在信息快餐时代,书籍这种「冗长低效」的知识承载方式是否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发布时间:
2024-10-19 20:51
阅读量:
8

谢邀。

搞错了吧,视频才是“冗长低效”。


一,视频是低效的。

旁白阅读一分钟一般200字;

去掉转场特效的折损,180字;再去掉讲段子调节气氛的折损(此处乳法、把xxx打在公屏上等),估计只有150字。

十分钟巴拉巴拉,有效信息撑死1500字。

这还是比较“纯”的知识视频。有很多所谓的“知识视频”,本质是尬聊蹭热点,全篇一个数据一个案例都找不到,拿“有一个外国小哥”来水时间。这种,有效信息能打到一折。

而普通人只要稍微训练一下,甚至不用训练,阅读量积累到100万字,你粗读的速度起码是每分钟500字。

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例如训练“行读”,像扫描一样一行行扫下去,起步就能做到每分钟2000字水平。

在效率上,文字对视频起步三倍,上不封顶。

不信,你就自己去把一些你认为很优秀的知识视频“脱水”,转成文字稿。

然后你再读一遍,看看能留下多少信息量。


二,视频难以检索。

我特别怀念B站六七年前的游戏攻略视频,例如“xx游戏”+“一命通关”+“全道具收集”+“全流程”这种。

那时候B站多数up主仿佛有种默契,自己会在标题里把核心标签打好。

后来要抢流量、要标题党,于是开始在标题和标签上整活。

我虚构几个:

老父亲对好儿子反复暴打——靠,原来是战神4;

今天教你搞定大龄高女——靠,生化危机8;

享受高尔夫球的快乐——靠,最后生还者2。

标题和标签迅速被污染,有效的指向信息塞到缩略图上,而且有可能被一张大脸挤到角落里。

视频的检索性就废了。

我找数据时,最痛苦的就是去翻讲座视频。只能拉到一个大概位置,然后三倍速绷紧神经。

文字的话,敲个关键词就好。

现在有些视频网站搞了“音轨检索”,可以搜出旁白读过疑似关键词的视频。

但这个精准性,我觉得十年内暂时别指望。

难以检索,作为知识素材那就是不及格。


三,视频是主观单向的。

读文字,进度条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你可以读一半跳回去,也可以先读结论和结局,还可以两三个进度条一起走,几篇对照读。

文字很冷,字不会跑也不会蹦出来冲你吼,你是文字的主人。

当然,少数文学巨匠可以把静止的文字玩出欲罢不能的吸引力,那是天选之子,不在常论。

视频完全反过来,热,有自己的进度条。点下播放的那一刻,你基本就得照着它的节奏走。

如果是为了娱乐、为了获得某种情绪体验,这很好,我愿意躺那被导演带着遛。

但如果是学习和找数据找观点,这就很烦躁,因为我不是被动吸收,我要拆解、理解、消化、复用,我的大脑得有个“吃”的过程。

知识视频不会给这个过程,网课和以前函授课会给,但也没法匹配到每个人的效率。

文字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你是读一遍就理解,还是读一年外加十本书才理解,文字就躺那。


说到底,视频就是用来娱乐的,甚至连新闻视频都是主要满足“求知欲”,而非求知欲。

前者是一种社会心理:我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我没有被社会落下。这是一种情绪上的安全感。

后者是真正的求知欲:我想知道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对我的影响、未来可能的变化。

这种是要思考的,要摄入消化新的信息量。

所以书籍会长存,我甚至感觉文字的重要性能超越不同的媒体时代。哪怕未来可能做到脑后插管了,严肃的、有确定性的知识,还是会以文字为主要载体。

而视频长期只能作为文字的辅助。

如果一个人的知识全部依赖视频,那这个人大概是知识的“高度近视”:

碎片化、细节模糊、无体系,充斥着感性认知。

文字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文字就是知识的舞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