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最后为什么被希特勒暗杀身亡了?
隆美尔被希特勒处决时,他单独把15岁的儿子叫到身边,对他说:“我将在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内离世,希特勒指责我叛国,如果我承认,我的罪行将被严格保密。你和你妈妈将能够获得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为了你们,我必须饮下毒药。你要照顾好你的妈妈,继续活下去。”随后,隆美尔坦然接受了死亡。
埃尔温·隆美尔,这位德军的传奇将领,在二战期间可谓是战功赫赫。他率领着德国非洲军团,在北非战场上所向披靡,一度将英国人打得节节败退。
隆美尔的卓越军事才能和胜利,为他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誉。他不仅深得士兵的爱戴,也受到了德国民众的广泛赞誉,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然而隆美尔的声望却引起了元首希特勒的忌惮,尤其是在1944年7月20日的刺杀希特勒密谋案发生后,希特勒对身边的高级将领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和不信任。
尽管隆美尔并未直接参与这次密谋,但一些密谋者与他过从甚密的事实还是让希特勒对其产生了戒心。希特勒认为,隆美尔很有可能是幕后主使者之一。
希特勒手下的情报机构开始密切监视隆美尔的一举一动,搜集他的言行证据。一些被逮捕的密谋者也受到严刑逼供,被迫交代隆美尔与此事的关联。
尽管这些供词并不确凿,但在独裁者希特勒眼中已经构成了隆美尔"叛国"的铁证。希特勒坚信,如果放任隆美尔这个威望甚高的"祸根"继续存在,无疑是为自己埋下巨大隐患。
权衡再三,希特勒最终下定决心铲除隆美尔。但为了不引起军中和民众的不满,希特勒并没有直接处决这位元帅,而是设计了一个阴谋诡计,要让隆美尔在所谓的"自杀"和"叛国审判"之间做出选择。
希特勒派出两位心腹前往隆美尔的住所,向他传达了这个"最后通牒"。这场周密策划的阴谋,将给隆美尔的性命划上句号,一代名将也将就此陨落。
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派来的两位将军布格道夫和麦赛尔,来到隆美尔位于德国家乡赫尔林根的住所。他们向隆美尔传达了希特勒的"最后通牒",让他在服毒自尽和接受叛国审判之间做出选择。
布格道夫和麦赛尔向隆美尔出示了其他密谋者的供词,声称这些供词已经证实了隆美尔与刺杀希特勒密谋有牵连。他们宣称,元首已经下定决心要惩治隆美尔的"叛国罪行"。
考虑到隆美尔在军中和民众中的声望,希特勒决定给隆美尔一个"体面"的结局。如果隆美尔选择服毒自尽,希特勒承诺将为他举行国葬,并对他的家人从宽处理,保证他们能够继续享受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
但如果隆美尔拒绝"自裁",那么他将被立即逮捕,并以叛国罪名受到审判。到那时,隆美尔将面临公开处决的命运,他的家人也会受到牵连和惩处。
面对希特勒的威逼利诱,隆美尔陷入了极大的痛苦和挣扎之中。作为一名军人,他深知服毒自尽意味着承认自己有"叛国"之罪,这将玷污他毕生的军人荣誉。
但另一方面,隆美尔也清楚,如果拒绝自杀,不仅自己会遭到残酷的审判和处决,家人也将受到牵连。而且到那时,他在军中和民众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也将彻底破灭。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隆美尔最终还是选择了服从希特勒的命令,认命赴死。为了保全家人和自己的名誉,这位德军名将决定饮下毒药,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隆美尔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妻子露西告别。这对伉俪朝夕相处几十年,鸿雁传书,携手至今,如今却要阴阳相隔,诀别人世。
露西早已察觉事态的严重性,当隆美尔告诉她自己别无选择时,这位坚强的女性没有崩溃哭泣,而是给了丈夫最后一个拥抱,叮嘱他放心地走,他们约定来世再续夫妻之情。
告别妻子后,隆美尔单独把儿子曼弗雷德叫到了书房。他深情地望着这个将要承担家庭重担的少年,嘱咐他要代自己照顾好母亲和姐妹,要像个男子汉一样坚强地活下去。
曼弗雷德强忍泪水,郑重地点了点头。他知道,父亲是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才选择了这条道路。这一刻,父子二人心意相通,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诀别。
交代完一切后,隆美尔起身整理了军装,镇定地走出家门。负责"监督"的布格道夫和麦赛尔早已等候多时。
汽车渐渐驶离了赫尔林根的住所,驶向了隆美尔人生的终点。沿途的风景依旧秀丽,但对于隆美尔来说,这一切都已失去了意义。
几分钟后,车队在一处偏僻的林间空地上停了下来。隆美尔从容地下车,面对着茂密的树林,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了那颗致命的毒药胶囊。
他最后看了一眼蓝天白云,仿佛在与这个世界告别,然后果断地把毒药放入了口中。转瞬间,这位德国的名将便倒在了草地上,再也没有了声息。
就这样,隆美尔的生命划上了句号。布格道夫和麦赛尔冷漠地验尸后,便急忙赶回柏林向希特勒复命。他们声称隆美尔是"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
从此,隆美尔被官方宣布为"病逝",他的一切"罪行"都被掩盖了。葬礼也如希特勒承诺的那样,以国葬规格隆重举行。然而参加葬礼的人们心里都明白,这位战争英雄之所以惨遭杀害,不过是希特勒除掉"心腹之患"的又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