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那一出,宝钗为什么要“托”着药进来?

发布时间:
2024-10-14 00:21
阅读量:
5

之所以托着药,宝钗是来做危机公关的。

玉挨打是小说《红楼梦》中的重头戏。

宝玉挨打,主要因为两件事情,一是戏子蒋玉菡(琪官),二是金钏儿事件。

在贾政眼中,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

气得贾政拿起板子,狠命地打起宝玉来……

宝玉挨打事件,由此展开。



一.不合礼数的薛宝钗

宝玉挨打,第一个来探望的居然是薛宝钗,这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

1 .宝钗来得太快了,令袭人都措手不及。

宝玉挨打后,被抬回怡红院,袭人尚未帮宝玉换好衣服,这宝钗紧跟着就来了。

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

2.宝玉挨打之后回到自己的屋子,丫鬟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帮他上药,换衣服,然后服侍他休息。

这个时间段内,丫鬟根本就没有做好待客的准备。

3.薛宝钗一向为人周到圆融,作为女眷,宝玉挨打之后,第一时间来看望,根本就是很不方便的事情。

此时宝玉的亲姐妹,亲嫂子都没有来,而宝钗却来了,这是极不合礼数的行为!

根本不符合宝钗这位花王,珍重芳姿昼掩门的人设。



事出反常,必定有因!宝钗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她是来做危机公关的。

危机公关最重要的就是时效性。晚一分,薛家就多了一份危险。

在宝玉挨打之时,他挨打的原因就已经被贾政身边之人传了出来。

茗烟急的说:那琪官的事,多半是薛大爷素日吃醋,没办法出气,不知在外头挑唆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火,那金钏儿事是三爷说的,我也是听见老爷的人说的。

此言一出,薛宝钗不急,谁急呀?薛家一家客居在荣国府内,所依靠的就是王夫人。

可是薛蟠却惹出这么大的麻烦,令王夫人的亲儿子被他爹痛打一顿。这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好,薛家根本没有脸面在荣国府继续住下去。

那所谓的金玉良缘,更是泡汤了。

所以这时的宝钗真的着急了。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何况薛蟠又不是什么品行端正之人!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相信这事儿就是薛蟠做的。

可事实是,在贾政面前说起琪官一事的,还真的不是他,是忠顺王府长史官。

但仔细分析一下,薛蟠真的冤枉吗?

如果他真的冤枉,薛宝钗也就没必要如此着急了。

忠顺王府长史官,指证宝玉和琪官相识的重要证据,就是红色的汗巾子。

而宝玉与琪官相识,是在冯紫英的宴席上,而这次宴请薛蟠也是宾客之一。

画重点,这次宴请是在冯紫英家中,而不是在某个酒楼这种公共场所。

先数数席上之人:主人冯紫英,宾客贾宝玉,薛蟠,陪客的蒋玉涵和唱曲的云儿。

一共就五个人。

宝玉借解手之名,同蒋玉菡交换了汗巾子,这件事情谁会看见?

云儿,同宝玉、蒋玉菡男女有别,不可能看见。

在席上待客的冯紫英也没有机会看见。



只有薛蟠,他不仅看见了,还拿住了宝玉蒋玉菡二人:

放着酒不吃,两个人逃出席来干什么?快拿出来我瞧瞧。

薛蟠未必有意,但此事板上钉钉,定是他传出去的。

客居在荣国府的薛蟠,给主人贾宝玉惹上如此大的麻烦。

难怪薛宝钗,要如此着急的进行危机公关了。

二薛宝钗的危机公关



薛宝钗表面上真是一个人际关系上的高手。

她手里托着一丸药,就这样堂而皇之的走进了怡红院。

首先宝钗抓住了时间差,她在宝玉知道自己挨打原因之前,就来到了怡红院。

当袭人向宝玉转述茗烟的话时,宝钗已经在宝玉的身边了。

宝玉是个怜香惜玉之人,他怕得罪了宝钗,便忙止住袭人的话,说薛大哥哥不是这样的人。

分析一下袭人的心理,她当着宝钗的面儿说她哥哥的不是,此时袭人一定也会非常不好意思。

利用宝玉的心软和袭人的不好意思,宝钗已经占了先机。

“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是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挑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

1.宝钗首先避重就轻。

她把贾政因为蒋玉菡之事,把宝玉打了半死这件事情轻轻抹去。

此时的宝钗,已经轻松地把由于薛蟠吃醋,胡说八道,惹岀忠顺王府同荣国府之间矛盾,这种大祸,缩小为家庭矛盾这种小事。

此时贾政没有问题,薛蟠也没有问题,是宝玉自己交友不慎,同戏子往来,他父亲才生气打他的。

2.此时的宝钗看似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却偷偷换了概念。

她把薛蟠在外吃醋,胡说八道,惹是生非。美化成心眼儿实在,不懂避嫌。

此处有一个极为有心计的语言技巧。

薛宝钗已经说了,他哥哥不是有心调唆,他本来就不懂得这些防嫌小事。

可宝玉和袭人,心思细腻。要是再追着薛蟠不放,就是心眼儿小,想多了!

此处有同薛家人抹黑黛玉小心眼,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宝玉善良,袭人没见过世面,就这样,被宝钗哄过去了。

他们眼中,宝钗还树立了一个堂皇正大的良好形象。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宝钗在临走之前还说了:

……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

在宝钗的眼里,这件事情被宝玉一人扛下,不再翻起什么风浪是最好的。

宝玉为人善良,很多弯弯绕他不懂。可贾母经过风雨,见过世面。

宝玉挨打这件事情,如果宝玉认真的把每一条线索都跟贾母说清楚,贾母很快就能分析出,薛蟠从中没有起到好作用。

这表面上宝钗是在告诉宝玉,他挨打这件事情就轻轻的放下吧,别再惹老太太和贾政、王夫人生气了。

要是再有什么消息传到贾政耳朵里,宝玉还得挨一顿打。不如就此不提,让此事过去。

看似为宝玉着想,关怀备至。

而实际上,她是怕贾母和贾政知道了这件事情后,牵连出薛蟠来。

也许在宝钗的眼中,她稳住了宝玉、袭人,完满的完成了本次危机公关。

可宝钗似乎也能感觉得到,宝玉挨打这样的大事,追责还会继续下去,不会随着宝玉挨一顿打就停止!

三.失败的危机公关



贾政眼中,忠顺王府长史官问责宝玉,这根本就是重大事件!

此事必然是忠顺王府同荣国府矛盾的一个导火索。

如果处理不好,此事会从两个府第之间影响到朝堂之上。

所以就算贾政再心痛,宝玉也必须挨打。

不但宝玉必须要挨重责,而且贾政还要当着众门客的面打他。

人多口杂,贾政就是要把这件事情传出去,以平息忠顺王府的怒火。

忠顺王府借着一个戏子同荣国府发作,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宫闱秘事,绝对不可外传。

贾政只能把板子对宝玉高高举起,然后其他的事轻轻放下。

于是,便给了宝钗和薛家一个错觉,让他们认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已经被掩盖住。

可忠顺王府的长史官说出的红汗巾一事,贾政怎能不追究?



贾政随便找个言语谨慎,逻辑清晰的仆人去问问茗烟就能明白。

宝玉在何处遇到的琪官,当时在场的都有谁?然后薛蟠的所作所为,很容易就会被分析出来。

宝玉挨打一事,他自己身上的责任固然重大,可贾政,最终一定会原谅自己的儿子。

可他却不会原谅,用言语把自己儿子陷入危险之中的薛蟠。

而宝钗自以为是的危机公关,骗骗大观园中的姑娘、小姐还差不多,在真正有经历,见过世面的人面前,宝钗的那所谓小聪明,不过就是小孩子过家家罢了。

贾母也好,贾政也罢,不会去戳破宝钗用谎言塑造出来的这个美丽的肥皂泡。

但一定会与她渐行渐远,因为真相掩盖不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