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认为出生率下降对教师不利?

发布时间:
2024-10-09 13:39
阅读量:
9

因为多数熟悉中国现代历史的人,都不会对某些事情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以前评价过,小红书上主流群体有一个常见而不切实际的观点就是:从来不考虑钱的问题。

或者进一步,我们说的直白一点:不考虑钱要从哪里来,也不考虑影响这些钱的源头有哪些,影响因素是什么,更不考虑钱如何花才能利益最大化,只考虑钱如何花可以将自己体验最大化。

我拿同样是事业单位的博物馆举个例子。

小红书上搜索“福建博物院”/“福建博物馆”,你会发现,排名靠前的帖子说的是福建博物院如何差劲。

福建的省博不如外地省博,这个实际上非常正常,然而搞笑的是帖子下面的热评,高赞热评说,福建没有文物,可以抄深圳博物馆作业啊!蠢死了/就是懒/没有走出去学习等等……

这些人说的,是深圳博物馆从全球各地“借”顶级展品布展的事情。例如这个:

吉金铸史:国家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于深圳展出 - 展览 - 新闻 -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 Art Info

就是上面我提到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了。福建博物院1年财政预算一共不到4000万,2023年1年福建省所有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纪念馆总拨款也不过1.18亿元人民币。

2023年度福建博物院部门预算

如果对这个没有概念的,作为对比,深圳博物馆,1个地级市的博物馆,经费是1.45亿元人民币。

深圳博物馆,1个市级事业单位,1年拿到的拨款>福建全省所有博物馆/纪念馆事业单位>>>福建博物院经费。你要福建博物院怎么拿4000万不到的经费抄人家大约1.5个亿经费的作业?凭你也配随借三番五次从国家级博物馆薅顶级藏品布展?这就是不考虑钱的问题导致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拨款单位的财政状况不一样,两地的经济活力不一样。就拿GDP比较,深圳GDP2.7万亿,福建省3.2万亿元人民币。但深圳是经济活力最强的经济特区,财政自流比例更高,能挤出的经费更多。


现在我们把讨论对象从事业单位的博物馆换成学校,道理也是类似的。

教育经费是下发的,在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下,花钱越少越好。

是的,国家对教职工师生比例一直有规定。网上能查询到的指标是,大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例为1:18,高中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按照指标要求,学生少了,教师也必然会降低。

不需要那么多教职工了,上头有的是办法,浅一些的,改成企业,走企业合同制,就像省x建那种本地建筑集团;深一些的,转岗、买断工龄,甚至其他更有效的办法,只要有需要就一定能坚决执行下来。90年代以前国企职工不也是铁饭碗?后来如何了呢?

厦门市去编制招聘教师只招聘到1/3,今年继续招聘,然后呢?厦门家长们又能说什么呢?不会有人觉得厦门市教师招聘指标不如预期某些人会从厦门市教育局引咎辞职吧?

拿教师去编制化甚至大下岗会引发如何如何的人不妨都思考一个问题:

你们凭什么认为发生在工人阶级身上的事情不会在知识分子身上再来一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