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孙悟空知道菩提老祖打他三下是让他三更去房间?

发布时间:
2024-09-30 00:56
阅读量:
7

大家发现没有,

如果执着于问题本身,

怎么回答都很牵强,

只有从作者的创作思路和写作逻辑来剖析,

方可一探究竟,

道不可轻易传人,

作为创作者,

写须菩提祖师传道的故事,

一定会层层铺垫,

让孙悟空在得道之前,

经过重重考验,

这就是创作者的基本思路,

而文中必有一条相应的逻辑线,

或明或暗,

《西游记》中这段故事的逻辑线是比较隐晦的,

1、

这段故事脱胎于佛经中的“三鼓入室”,

但在情节上更丰满,逻辑上更严密,

孙悟空得道并不是用了一个晚上,

而是整整七年,

须菩提祖师收下孙悟空后,

即命大众引孙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

一连六七年,

都只学习洒扫庭除、待人接物这种小事,

孙悟空毫无怨言,

心无旁骛、日复一日地做好身边的小事,

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修行,

这七年的修行是得道的基础,

2、

基础打牢了,还要看慧根,

两者兼备,则可传道,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

祖师在点化孙悟空,

看悟空能否会其意,

悟空悟性极高,一点就透,

只有他被祖师妙音深深地触动了,

这是真正体现孙悟空慧根的地方,

至于后文猜中祖师暗语,

那只能算作“聪明”,

3、

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

识妙音,与到洞中多少时日有何关系?

祖师为何有此一问?

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

洞中估计没有月份牌儿,

一家人过地不知道星期几是星期几,

但孙悟空是个“有心人”,

在享受美味的同时,

竟通过自己的观察,

选定参照物,

准确地记录了时间的流逝,

这其实是古人文明初现时,

通过生产劳作总结自然规律的缩影,

”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就这样,

祖师通过一个看似莫名其妙的问题,

再次考察了孙悟空的慧根,

觉得可以往前再进一步,

传授本领了,

4、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
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

孙悟空一开始和师父客气,

说任凭师意,学啥都行,

但祖师说出具体课程后,

孙悟空便明确表示,

要学长生之道,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也不学不学!”

祖师的言行又是莫名其妙,

孙悟空不断地表示要学长生之道,

而祖师提出的课程,

都不是长生之法,

好比一个人去水果摊儿买瓜,

结果老板说,

我给你个梨吧,

我要瓜!

我给你个橘子吧,

我要瓜!

我给你个香蕉吧,

……

如果买主是刘华强的话,

这个老板早就水果刀见红了!

5、

须菩提祖师为何如此说话?

他是在暗示孙悟空,

我今天的言行格外反常,

你要从反面理解!

听出我的弦外之音!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这也不学那也不学,

到底要学什么?

就学你想学的那个!

梨不要,橘子不要,香蕉也不要,

你到底要什么!

对了,要瓜是吧,

我就给你瓜!

但不是在这里!

你私下来找我!

如果你懂我的意思就来吧!

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作者对祖师的暗语做了解释,

孙悟空为何猜地分毫不差呢……

6、

这里祖师考验的不仅是孙悟空的悟性,

还有胆识,

你是否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判断就是对的?

你敢不敢私下来找我?

如果你会错了意,

是否敢于承担可能的后果?

至于“头上打了三下”,

到底是三更去找师父,

还是三个时辰后去找师父,

还是带着三个馒头当学费,

都无所谓,

你只要敢来就可以了!

孙悟空当然会意,

等到三更,

悄悄起身穿衣,溜出宿舍,

从后门进入师父房间跪候,

祖师醒来,见到悟空,劈头猛喝,

“这猢狲!你不在前边去睡,却来我这后边作甚?”

这是祖师对孙悟空的最后一次考验,

在强大的权威的否定之下,

你还能否坚持自己的看法?

孙悟空坚持住了!

悟空道:“师父昨日坛前对众相允,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理,故此大胆径拜老爷榻下。”

其实孙悟空怎么解释都可以,

只要他明白师父要单独传他,

而且对自己的直觉和判断有绝对的自信,

就可以通过考验,

祖师听了悟空的话很高兴,

认为不必再考验了,

于是传道于孙悟空,

7、

孙悟空经过了七年扎实的基本功修行,

再加上高超的悟性与胆识,

通过重重考验,

终于得道,

把这条隐藏于文字当中逻辑线找到,

就会清楚地看出作者的创作思路,

回到这个问题,

为什么孙悟空知道菩提老祖打他三下,

是让他三更去房间,

而不是带着三个馒头当学费?

其实很简单,

作者为了使文字前后统一,形成闭环,

从写作角度讲,

不就这么回事吗?

当然这个故事从其他角度分析,

一样可以做到逻辑自洽,

这就是名著的魅力,

有机会的话我们再聊一聊……

我这个号主要是写《水浒传》的读书心得,对水浒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交流!

(本知乎号已由“慈老湿”改为“山东老慈”)


看官们,

阅后留一赞,江湖好相见,

抱拳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山东老慈”)


相关回答:

《西游记》有哪些隐晦内容和暗示?

《西游记》中的「四圣试禅心」是不是钓鱼执法?

同样是仗义疏财,为什么宋江受人拥戴,而柴进却好像没什么光环的样子?

宋江为什么搞不定阎婆惜?

鲁智深为什么在佛殿后撒尿撒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