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几个你最讨厌的梗?

发布时间:
2024-06-30 23:37
阅读量:
75

01

最近,有这样一种现象很火,炸出了很多“没文化巨婴”。



短视频平台上,只要有穷人晒出自己过生日的照片、视频,这群巨婴就疯狂出没。

嘴里叫嚣着:“建议重开。”、“重开吧乐子!你还吃上蛋糕了?”、“过生日就吃这?”



有孙子发自己奶奶的照片,配文“祝你生日快乐”,底下点赞最高的评论却是这样的:



“不是,老高玩儿,你还吃上蛋糕了,重开吧。”

有声音稚嫩的小学生,给自己73岁的爷爷过生日,爷爷一边吃蛋糕一边慈爱地祝孙子成材。



评论区却是这样的:“重开老人机。”“吃完就重开吧。”“最后一顿吃慢点。”

有宝妈给自己儿子过生日,桌子上摆满了菜肴和蛋糕,评论区充满了诅咒:



“最后一顿,我没意见。”“自己重开就好。”

有长相甜美的少女,晒出自己过生日时和妈妈的合照,也吸引来了无数辱骂:



“可以重开了。”“乐子早点重开。”

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有穷人晒出蛋糕和过生日相关的东西,这群人就像嗜血的虫子般一拥而上:



“最后一餐”、“重开重开重开重开”......



他们嘴里的“重开”,究竟是什么意思?

几年前,流行过这样一款游戏,叫“人生重开模拟器”,点了“重开”,就能重新投胎,换个人生。



后来,有游戏主播经常在游戏里喊“重开乐子”,意思让队友和自己一起投降,重新开一把,他的粉丝将这句话学会后就大肆传播。

一群爱跟风的小学生、初中生、职高生们,开始疯狂地用着“重开”这个烂梗,到处劝人赶紧重新投胎。

不光是过生日的视频,老人们分享自己日常的视频底下,更是被“重开”刷屏的重灾区。

老奶奶开心地吃着火腿肠,对着镜头自拍,底下全是不堪入目的辱骂:“这边强烈建议重开。”



老爷爷有滋有味地吃着自己炒的八爪鱼,评论区的人却看不惯了:



“不是,你这就给我重开。”“不是,你还吃上章鱼了?”

一位爱吃面条的爷爷,更是这场轰轰烈烈的网暴最频繁的受害者:



“老爷爷继续吃吧,吃了可以准备绳子和凳子了。”

“重开重开,没听见吗?”

看到这些评论的爷爷,虽然还在继续晒着自己吃饭的视频,但眼里经常有泪水,文案也充满了不解,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攻击他。



这群人,可以说是毫无换位思考的能力,推己及人的善良,只会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让别人“重开”:

有宝妈充满爱意地晒出自己的新生儿,文案是温情脉脉的:“请一直陪在我身边”。

底下第一条评论就是恶毒至极的诅咒,劝她的儿子重开。



有患侏儒症的农村女性,乐观地晒出自己跳舞的视频,评论区也尽是嘲讽辱骂。



甚至在贵州山火相关的视频下面,都能看到这群“乐子人”的影子:“贵州重开吧。”



02

为什么说这群像毫无灵魂的机器一样,嘴里只会喊着“重开”的人,是没文化巨婴呢?

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以为自己跟风刷上一句网络热梗,就是潮流、幽默。

对世界的认知浅薄,以至于他们难以体会到别人的悲欢,也无法洞悉到这句“重开”背后潜藏的深深恶意。

任何粗鄙的语言、低俗的流行元素,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马不停蹄地奔赴一个又一个的热梗。

有数学老师晒出自己班上同学做的试卷,每道题下面都是乱七八糟的网络词汇。



有语文老师晒出自己班上同学写的作文,全篇堆砌着各种毫无营养的网络烂梗:

“奥利给”、“窝窝头一块钱4个”、“妈妈我想吃烤山药”、“你是我的小苹果。”



有小学班主任晒出班上的同学,作业上有“背带”这个词就能引发哄堂大笑,有小男生甚至当场表演了一段打篮球。

全班同学像背诵诗歌一样,兴奋地背着各种网络词汇:“英雄可以受委屈,但是你不能踩我的切尔西。”

“完了芭比Q了”“你个老六我真的服了”“猥琐发育”......

甚至连幼儿园老师都出来感慨:“我们班幼儿园的小孩整天:蓝色妖姬切尔西,你不爱我真可惜,come的喂ABC,什么你不爱我爱渣男。”



无数家长深有同感,自家小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都不会好好说话了:

“我家大宝上大班,每天就是你这个老6,电摇。”



“儿子幼儿园,真不知道他嘴里哪来这么多梗。”

我们也许无法过多苛责这群心智还未成熟的小孩,这些烂梗对他们来说,更像一种社交货币。

“同学们都在说,我不说就落伍了。”

但当这群“梗小鬼”们,用着最天真无知的语气,跟风恶毒地在老人、农村人、穷人的视频底下,劝人赶紧重新投胎时,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03

有人曾一阵见血地指出:网络流行语,就跟传销是一样的,用简短、震撼、重复,去传播一些句子。

让你无法思考,或者不想思考。久而久之,就被洗脑,原先正常的表达都不会了。

在这个到处都充斥着网络烂梗的时代,患上“文字失语症”的人越来越多:

满口只会“我没K”“恐龙抗狼抗狼抗”“尊嘟假嘟”“拱出去”,万物皆可“绝绝子”“一整个大无语”。

这些词汇,编织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字茧房,让我们下一代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越发贫瘠、薄弱。

他们不懂中文的韵味和深邃,而是用一种简单粗暴的形式,谋杀着中文的美。

记得前段时间有这样一件小事,糖葫芦在韩国流行后,有中国人对一串17块钱的价格感到震惊:

“这橘子是金子做的,还是白砂糖是银子做的?”



简简单单的一句评价,却在国外引起了轩然大波,韩国人都被中文的美震撼到了:



“中国人不管说什么,都表达得像谚语或成语一样。”



“中国的孩子们从4、5岁开始,就背诵杜甫或李白的诗,所以这种比喻性的表达似乎成了日常。”

早些年,韩国平昌冬奥会,央视解说点评羽生结弦时,引用的《洛神赋》,更是惊艳一众国外网友: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如果你不懂中文,你不会知道“断肠”是一种怎样的思念,体会不到有种“愁”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会形容月光落下为“坠兔收光”,夸人美好可以说“昆山片玉”。

中文的美好,不该被粗鄙的网络烂梗所毁掉。

每一个词汇,不仅仅是语言的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愿我们,都能坚持着中文的审美,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总是人云亦云地去跟风传播一些无聊、充满恶意的网络烂梗。

就像冯骥才所说:“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全网粉丝量破200万。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