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刘慈欣的《地火》,大家都有什么感受呢?

发布时间:
2024-09-22 21:17
阅读量:
6

一千次失败的实验意味着什么?

——我知道了有一千种材料不能用来做灯丝。

读了《地火》再来看这句话感触会更深,遇到艰难的时候这篇文真的可以再支撑我一会儿。

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刘欣的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死于矿工常见的矽肺病,临死前告诫他不要下井,不要走自己的老路。

因为原文中煤矿工业是落后的夕阳工业,工人的工作条件恶劣、危险性高、产出效率低、产品运输要占用巨量运力……

父亲的死让他产生了一个梦:彻底改变煤炭工业的生产方式,改变煤矿工人的命运。

于是25年后刘欣读完博士回来,作为引进的高级人才决定用一个新技术实现自己的抱负:将煤地下气化。

也就是在地下把煤变为可燃气体,然后用开采石油或天然气的地面钻井的方式开采出来,安全又方便。

其实这个想法并不新鲜,甚至在几十年前就是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这几十年中,数不清的研究所和跨国公司开发出了数不清的煤气化催化剂,但至今煤的地下气化仍是一个梦。

原因很简单,那些催化剂的价格远大于它们产生的煤气。

但刘欣的设想是不用催化剂也可以做到,那就是:把地下的煤点着。

地下煤层被点燃并同水蒸气接触后,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可以产生一种类似于水煤气的可燃气体。

其成分是百分之五十的氢气和百分之三十的一氧化碳,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气化煤。

这个想法包括后续的采集运输都有理论依据,但非常理想化,距离现实有十万八千里。

几乎可以等于痴人说梦,稍微内行点的人都知道是不可能实现的。

并且一旦失败危害巨大:一旦点燃地下煤层,火势很可能不可控。

一旦无法扑灭就会把方圆几十里搞成寸草不生的人间炼狱。

所以没有人支持他,甚至刘欣因为这件事还和阻止他的发小、局长闹了矛盾。

发小和局长都不是门外汉,甚至局长还是矿业学院六十年代的高材生,现今国内最权威的采煤专家之一

在大家的心中刘欣就是一个没有实际下矿经验的、空有理论的、活在白日梦中的人。

其实大家的反对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即便他的那套理论和试验都成功了,也铺设不起几万公里的输气管道。

那个时候他们甚至连煤的铁路运费都付不起。】

但刘欣坚持为长远计,让看几十年以后。

于是顶着压力,实验还是开始了。

他选了一小块孤立的地下煤层作为试验地,贮量不超过三万吨。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即便失败了也能控制火势,还不影响其它煤层。

初期是成功了,迎来了媒体和聚光灯。

国内外的许多大公司蜂拥而至,其中包括像杜邦和埃克森这样的巨头。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很为主角的坚持得到了回报感到高兴,因为深深共情了他前期不被理解的寂寞和孤独。

但哪有那么容易,寥寥几百字以后,大刘展现了他残忍的一面。】

灾难是在第五天降临的:大煤层着火了。

原因是试验煤层中有三条煤带与大煤层连接,当时没有发现。

煤带成了连接试验煤层和大煤层的一根导火索,成功引燃了大煤层。

事实上这真的是老天爷给他们开的一个残酷的玩笑,因为这种情况在煤矿地质上是极其罕见的。

不过遇到了就是遇到了,以他们做实验的技术手段根本无法控制大煤层。

没有办法灭火,最后为了减轻损失只有炸掉几辈人赖以生存的矿井。

知道要炸井,乌泱泱的工人们闹翻了天。

毕竟饭碗没了,很多人还身负残疾、肺病缠身,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原文:刘欣默默地看着阿古力,好大一会才低声问:“还有救吧(灭火)?”

 阿古力轻轻地摇摇头。

“告诉我还有多大希望?求求你说真话!”   

“百分之零。”阿古力轻轻地说,“刘博士,你此生很难赎清自己的罪了。”】

这时候我的第一个泪点来了,还记得前期阻止刘欣实验的局长吗?

局长是他父亲以前小队的队员,一直都不赞同他的做法,觉得他幼稚可笑。

但真的惹出祸来了人家是真上。

场面即将失去控制的时候局长站了出来。

【原文:

人群炸开了,愤怒的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在那落满煤灰的黑脸的海洋中,白色的牙齿十分醒目。

局长冷静地等待着,人群在愤怒的声浪中又骚动起来,在即将再次失去控制时,他才开始说话。

“说到难,有什么稀罕啊同志们,我们煤矿工人什么时候容易过?

从老祖宗辈算起,我们什么时候有过容易日子啊!

你们再扳着指头算算,中国的,世界的,工业有多少种,工人有多少种,哪种比我们更难?

没有,真的没有。

难有什么稀罕?

不难才怪,因为我们不但要顶起天,还要撑起地啊!

怕难,我们早断子绝孙了!

但社会和科学都在发展,很多有才能的人在为我们想办法,这办法现在想出来了,我们有希望完全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们要走出黑暗的矿井,在太阳底下,在蓝天底下采煤了!

煤矿工人,将成为最让人羡慕的工作!

这希望刚刚出现,不信,就去看看南山沟那几根冲天的大火柱!

但正是这个努力,引发了一场灾难,关于这个,我们会对大家有个详细的交代。

现在大家只需明白,这可能是煤矿工人的最后一难了,这是为我们美好明天付出的代价,就让我们抱成一团过这一难吧。

我还是那句话,多少辈人都过来了,天塌不下来!”

人群默默地散去后,刘欣对局长说:“现在,我算真正认识了你和我父亲,我可以死而无憾了。”

“只干,别多想。”

局长拍拍刘欣的肩膀,又在那里攥了一下。】

你以为炸井就完了吗?并没有。

这里的煤层是瓦斯高发区,瓦斯在井下很快聚集,然后引起了大爆炸。

死了很多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矿山变成了人间炼狱。

【原文:刘欣仿佛行走在地狱中。

整个天空都是黑色的烟云,太阳是一个刚刚能看见的暗红色圆盘。

公路是滚烫的,沥青路面熔化了,每走一步几乎要撕下刘欣的鞋底。

路上挤满了逃难的人流和车辆,每个人都戴着呼吸面罩,身上落满了白灰。

道路拥挤不堪,全副武装的士兵在维持秩序,一架直升机穿行在烟云中,在空中用高音喇叭劝告人们不要惊慌……

疏散移民在冬天就开始了,本计划在一年时间完成,但现在地火势头突然变猛,只得紧急加快进程。

一个小池塘,冒出滚滚蒸气,黑色的水面上浮满了鱼和青蛙的尸体。现在是盛夏,可见不到一点绿色,地面上的草全部枯黄了,埋在灰尘中。

树也都是死的,有些还冒出青烟,已变成木炭的枝桠像怪手一样伸向昏暗的天空。

所有的建筑都已人去楼空,有些从窗子中冒出浓烟。

刘欣看到了老鼠,它们被地火的热力从穴中赶出,数量惊人,大群大群地拥过路面……

随着刘欣向矿山深处走去,越来越感受到地火的热力,这热力从他的脚踝沿身体升腾上来。

这里已看不到一个人了,刘欣的脚已烫起了泡,身上的的汗几乎流干,艰难的呼吸使他到了休克的边缘,但他的意识是清楚的,他用生命最后的能量向最后的目标走去。】

刘欣自知自己的罪孽大到赎不清,决定以死谢罪。

逆行走到父亲曾经工作过的矿井,穿上了父亲的衣服,主动走向了喷火的井口。

【 原文:“爸爸,我替您下井了。”

刘欣笑着说,转身走出楼,向喷着地火的井口大步走去。 】

刘欣的戏份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大刘笔锋一转。

一百二十年以后 (一个初中生的日记) 。

原文(又戳我泪点):

过去的人真笨,过去的人真难。   

知道我上面的印象是怎么来的吗?

今天我参观了煤炭博物馆。

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件事:居然有固体的煤炭!

……

“很少有人真正看到瓦斯爆炸,因为在井下遇到它的人很难生还。”老师的声音像幽灵般在黑暗中回荡。

“过去的人来这样可怕地方,到底为了什么?”同学艾娜问。   

“为了它。”老师举起一块黑石头,在我们头灯的光柱中,它的无数小平面闪闪发光。

就这样,我第一次看到了固体的煤炭。   

“孩子们,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二十世纪中叶的煤矿,后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机械和技术,比如液压支架和切割煤层的大型机器等。

这些设备在那个世纪的后二十年进入矿井,使井下的工作条件有了一些改善,但煤矿仍是一个工作环境恶劣充满危险的地方,直到……”   

以后的事情就索然无味了,老师给我们讲汽化煤的历史,说这项技术是在八十年前全面投入应用的。

【也就是距刘欣自杀40年后,自杀不是他不坚强。他就算活着也要接受审判,处境不会比自杀好太多。】

那时,世界石油即将告罄,各大国为争夺仅有的油田陈兵中东,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是汽化煤技术拯救了世界……

这我们都知道,没意思。   

我们接着参观现代煤矿,有什么稀奇的,不就是我们每天看到的从地下接出并通向远方的许多大管子么。

不过这次我倒是第一次进入了那座中控大楼,看到了燃烧场的全息图。

真大,还看到看监测地下燃烧场的中微子传感器和引力波雷达,还有激光钻机……

也没意思。   

老师在回顾这座煤矿的历史时,说一百多年前这里被失控的地火烧毁过,那火烧了十八年才扑灭。

那段时期,我们这座美丽的城市草木生烟,日月无光,人民流离失所。

失火的原因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是一次地下武器试验造成的,也有人说与当时的绿色和平组织有关。   

我们不必留恋所谓过去的好时光,那个时候生活充满艰难危险和迷惘;

我们也不必为今天的时代过分沮丧,因为今天,也总有一天会被人们称做是——过去的好时光。   

过去的人真笨,过去的人真难。

(全文结束)

这篇文最让我意难平的是什么呢?

作为这项技术先驱者的刘欣没有留下姓名,甚至在那个年代还是要接受审判的罪人。

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我们只记住了最后那个成功者,而在他们之前去做尝试的失败者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