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宁可航空遇难死亡率100%,也不给乘客自主选择跳伞机会?

发布时间:
2024-09-18 09:59
阅读量:
85

说句不好听的,民航客机本就不打算为乘客配备降落伞,因为航空公司深知:给乘客降落伞不是在救命,而是在把他们往深渊里推。并且降落伞的成本也不便宜,也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也就是说可以配但没有必要,可能就图一个心理安慰。

大家会说:有降落伞总比坐以待毙好,至少在生死攸关时,还能把性命把握在自己的手里,用了降落伞指不定还有生还机会,

空难发生时生还几率为0这个不假,但你有没有想过:当跳下去之后机长却妥善处理好了故障,全体乘客平安无事,这时你会后悔吗?

所以,配降落伞然后跳伞,这事情远没有我们想得这么简单,且听下面逐层剖析:

01:飞机失事频率最高的地方

坐过飞机的都知道,一趟飞机在天空的流程:起飞爬升——高空巡航——降落,其中“起飞和降落”占据了整个航程时间的17%,但发生事故的概率却达到了78%。

也就是说,飞机失事大多数是在爬升或者降落前发生的。2018年川航事件,刘传建机长就是在刚起飞不久,发现前挡风玻璃破裂,所以决策迅速返航,最终全机平安。

如果在起飞和下降前发生了事故,这时候想要跳伞是失了智的行为,因为这两个阶段的高度并不符合跳伞要求,普通飞机跳伞的最低安全高度为500米。

就算在能跳伞的高度,客机也没有专门的跳伞窗口为你打开。这是设计上的问题,支持跳伞训练的飞机,都是尾部有开孔或侧边有可拉舱门的,客机根本就没有这个设置,如果打开舱门会造成气压失衡,后果不堪设想。

02:在万米高空巡航期间,降落伞根本用不上

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等5层,对流层空气不稳定,长时间飞行容易颠簸、发生事故,因而飞机起飞后都要爬升,进入平流层稳定飞行。

而高空巡航指的就是飞机在完成起飞阶段后,进入6000-10000米高空,以一个能耗最低飞行的姿态。大多数客机的巡航高度都在万米高空,因为要确保穿过不稳定的对流层,这个阶段占据了总航程的83%。

坐客机的时候,我也有想过在这样的环境跳伞,会怎么样?但真相很残酷,在这个高度打开舱门跳伞,等同于送命。

那,为何航空公司严禁乘客主动跳伞?

1、把舱门打开的后果

跳伞绕不过开舱门,但在爬升、降落期间,舱门气锁结构是不能被打开的,平时如果有人强硬拉开,警报响起空保人员会把你制服。

而且在万米高空中,如果要打开舱门,需要克服每平方米7吨的重力,这恐怕只有超人才能做得到。

舱门打开后果严重

飞机密闭状态下,不断增压才做到了内外压强平衡,才不会让人感觉难受。舱门被拉开意味着平衡打破,低气压会让人的血液泡沫化,可能会造成肺部炸裂、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

就算没有上诉假设,舱门真的能顺利拉开,气压的失衡会形成巨大的吸力,靠近门的乘客、物品等都会被吸出去,拿这些乘客的生命冒险,没人会同意。

另外,你还要应对零下40~50℃的低温,人很快就会被冻得没有知觉,失去判断和反应能力,飞机上很快会乱成一团,包括乘务组在内的人都会瘫痪,这时候更加危险。

万米的气温

舱门打开后,万米高空的气压可能会让机体断裂,相比于跳伞,我想这应该是禁止乘客跳伞的最大理由了!

2、超过跳伞的极限高度

第二个原因,万米高空已经远超极限跳伞距离的3倍!受过专业训练的伞兵,至多敢在4000米高空进行尝试,再高的话跳伞就是高危行为!

一万米的高空,气压低到喘不过气,人很快会窒息休克,气温也会把你冻到动弹不得,哪里还能打开降落伞呢?

从一万米高空自由落体,到能呼吸过来的高度(不计空气阻力)也要将近一分钟,应该无人能顺利度过这漫长的时间。

3、机组人员无暇教乘客跳伞,他们需要集中精力处理故障

跳伞需要专业的指导和陪同才能进行,如果普通乘客不掌握跳伞知识,就需要乘务组一个个手把手教学。

但突发状况发生时,全体机组人员都在为怎么解决问题而努力,根本无暇组织、辅助乘客跳伞。掩护上百名乘客安全跳伞,大概也需要20多分钟的时间,但状况真的发生时,会给到这么多的时间吗?与其冒险教小白如何跳伞,不如专心解决眼前的故障。

4、跳下去后的乘客生死未卜

伞是跳下去了,那后续呢?可能有的乘客飞进了海里,有的撞到了悬崖上,有的飞进山谷,也有人会摔下来......不会跳伞的乘客,根本不能掌握降落伞的飞行方向,就像蒲公英随风飞走,后续搜救也是很大的难题,也不得不考虑这种状况带来的搜救成本。

全体乘客跳伞,不仅生死不能掌握,也没有GPS告诉地面人员他们飞去了哪里,是否遇到了其他难题,搜救下来耗费的人力物力,可能不亚于巨额赔偿。

5、机舱本就没有配备降落伞

航空公司会在每趟飞机提供:救生艇、救生衣、应急滑梯、灭火设备等,唯独就不会准备降落伞,更不允许乘客自备。

配备降落伞,一方面也会增加成本,同时给轻便的机身带来更大的负担。在技术上行得通,可是要牺牲载客量,以及承担“伞未必打得开”、或者是乘客被卷入飞机,撞上飞机等风险。

03:与其擅自跳伞,不如相信受过专业训练的机长能挽救全体乘客

当你登机后,你就和飞机共存了,也就是把生命托付给了机长。在危急情况来临时,每个人都会极度慌张,但除了相信机长也别无选择。

越是紧急关头,越不能混乱,甚至萌生擅自跳伞的念头。此时应当相信有丰富飞行经验、受过专业训练的机长,与飞机上的所有人“荣辱与共”。

04:航空公司宁愿赔偿,也不愿配备降落伞的真相

综上所述,航空公司宁可赔偿,也不愿意备降落伞,一方面是商用客机并非跳伞训练机,在高空飞行中,又冷又低压,不具备跳伞的条件。

其次,配备降落伞反而会适得其反,没有专业培训过的乘客,势必会带来混乱的秩序,这会造成飞机重量失衡,使得危险更进一步。分散乘务组解决问题的精力不说,这也是在拿其他人的性命做赌注。

普通人从高空跳伞的做法不现实,备降落伞无济于事,所以为了保障机身重量和飞行安全,不配备伞这才是对全体乘客更负责的解决方案,所以也就只能承担巨额赔偿了,航空公司也没有其他选择。

写在最后

交通工具发生事故的概率,汽车>火车>飞机,我国航空公司飞机失事率为1/20万甚至更小,但另一个极端就是一旦发生空难,生还的几率几乎为零。

截止2022年2月19日,中国民航持续安全飞行时间突破1亿小时了,但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希望所有人都可平安而归,也希望后续有高科技能解决空难发生,乘客如何自救的问题。例如给飞机装降落伞等做法,还有待商榷。

飞机客舱降落伞(理论)

在民航专业的最后一课这么写着:尽可能减少伤亡,然后坦然奔赴死亡......

意外不可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好每一个环节,减少意外的发生。最后,祈祷每一次飞行都能安全落地,希望每一次远行都能平安归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