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屡战屡败,不断突破下线,根本原因出在青训上吗?

发布时间:
2024-09-17 12:43
阅读量:
22

这两年张雪峰爆火,对于他的某些言论我持保留态度,但是他的行情证明了一件事情:

相对于兴趣来说,父母在帮子女选择专业的时候,更加在乎的是就业前景和职业回报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金融火的时候大家都去学金融,计算机火的时候大家都想当程序员,现在土木工程赚头不多了,土木专业的人都想着要转行了。

真有这么多人喜欢去做金融当程序员,近年来真的没人喜欢土木了?

无非是一群人跟着行业周期在进进出出而已。


足球的问题恰恰在于这里。

不管怎么吐槽足球,相对来说,足球相对于其他行业的透明度还是比较高的,什么档次的球员能够赚到多少钱,一目了然。

所以,金元时代,一看到国内顶尖运动员真的能够赚到千万年薪,被第一轮假赌黑搞崩的青训人数一下子就多了——趋利避害,这是人性。

但是,

之前能拿千万年薪的有多少?现在能够拿到300万顶薪的又是多少?

除了顶薪之外,这个行业提供多少就业岗位,保底薪水又有多少呢?

前两天一系列的叫屈文为我们扒开一个血淋淋的中国足球底层:

中甲中上游主力级别的球员,月薪一万二还欠薪;

中乙的球队,几千块的月薪,一直欠薪。

中国目前注册的职业球员大概是1500人,行业前1500就这么个水平,代价是12岁之后的体教分离,一旦被淘汰,一个半文盲很有可能连转型的出路都没有。

这算是什么好的职业?

如何评价被禁足球员杨文吉的长文回应:遭遇长期欠薪,为养家糊口选择踢假球?

除此之外,

中国足球的上限本身就受到了教练水平的制约。

不像是网球、高尔夫、甚至F1这些个人运动,绝大多数足球苗子,就要依托家附近的足球青训营,也就是底层青训教练的水平。

很可惜,

中国的足球青训教练,不仅数量少,还质量差,素质低,和世界足球脱轨。除非整建制的外教团队,否则哪怕是崇明岛或者鲁能足校出来的,也不能保证个个成才;

如果找那种全外教的团队,学费之昂贵,大多数家庭也负担不起。


成才之后,

就是职业问题。

仔细研究过中国足球的人大概率会发现,虽然偶有一些鲇鱼入局,大体上来说,中国足球还是一个讲究师承和出身的小圈子文化,外来人难以融入;

哪怕是一套体系里的,命运也不在自己的手里,有时候俱乐部或者培养单位的领导,为了不让自己的英名受损,哪怕把苗子烂在手里,也不愿意别的俱乐部买自家青训球员,因为承担不起“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问责;

由于职业化以来使用也不以俱乐部的盈利为目的,

一是会回到一开头说的,欠薪成常态,上至国家队级别的运动员,下到普通的中乙饮水机,除了海港的球员外,全员遇到了这个问题;

二是职业联赛无论是盈利还是节奏都必须要为国字号赛事让路,由此造成的恶性循环最终由球员背锅。


在这点上,

足协的英明领导是功不可没的。

一方面,足协为了自己的KPI,在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牺牲职业联赛的利益;

另一方面,为了稳定,明知绝大多数俱乐部在损害球员的利益,但在俱乐部和球员利益形成冲突的时候,又会和俱乐部站在一道压榨球员的利益。


这时,

又有一个对照组:

有些普通球员,因为自己长期拿不到工资,被迫去踢可能仅仅值几个月薪水的工资,被终身禁止从事足球相关活动,这就等于废了一个人的生路;

而足协官员和裁判,

即便设计违纪问题,只要退赃,不仅可以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甚至可以安全离开足协,调到别的协会。

这算不算是另一种歧视?


当然咯,

贡献最大的,

还是我们的新闻工作者。

当我们的媒体,30年以来一直恬不知耻地妖魔化着国足,自己也搞不明白,还喜欢仗着自己有话语权刻意引导着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系统性地歧视和言语霸凌足球运动员,

大多数有影响力的自媒体,

同样发掘了国足这个负面流量池,可以造谣来哗众取宠,进一步加深全民对嘲弄中国足球的狂欢。


一项职业,

要前景没前景,要钱景没钱景,要退路还没什么退路;

物质没有吧,精神上还一直带着枷锁。

能够发展起来,

那才是见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