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基本人人都在做自媒体,没有团队到底可不可以做好?
今年1月,一条“西安爆炸”的头条号假新闻出现流量异常,进入警方视线。发布消息的账号归属于江西南昌的一家“MCN机构”。
经调查,该负责人一共经营了5家“MCN机构”,运营账号842个,一天就能生成4000-7000篇文章,全程基本不需要人工参与。
按照头条号分账比例和分账方式,即“通过关注阅读的方式,阅读量比如说达到1万,它就是系数1,然后再乘以关注、转发、评论,再乘以一个1.5的系数,最终生成平台支付给他的报酬。同时如果有广告收入的话,另行支付。”
警方估算出的单篇文章平均收益为1.43元,“他平均每天通过AI工具发布的是4000到7000条信息,最高的一条收入是700元。经初步的估算,每天的收入在1万元以上。”
可见按照平台的分账规则,内容数量越大,才有可能产出爆款,从而搏得更高的收益。
今年5月的新闻指出,过去一年江西共巡查发现网络谣言线索748条,侦办刑事案件7起,行政处罚204人,教育批评320人,关停账号600余个。
而这些内容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
在AI大模型出现之前,海量内容是通过廉价人力的堆积实现的。2018年,有媒体曾报道过“山东自媒体村,农妇做自媒体收入破万”的故事,这一个个“自媒体村”在各个平台动则几个亿的巨额补贴中分到了一杯羹。
大模型面世后,内容生产的成本被压至更低。
新闻中,南昌公安网安部门表示,发布消息的人用语音说出关键字,让一款AI工具抓取相关信息并生成文本,配上虚假图片。提示词为:
“以新闻撰稿人的角度、方向、语气,对下列关键词如‘爆炸’‘民生’等等信息,要求AI软件生成文章、新闻热点类的图片……”
这些自动生成的内容通过另外一款发布软件,自动分发到多个不同自媒体账号。
科技博主阮一峰在今年7月核算过使用大模型API批量生成文章的成本,他使用一个国产AI,收费标准是输入/输出分别为0.0008和0.0020元/千 token(经娱乐资本论核对,相信是字节豆包的Doubao-pro)。
也就是说,一篇AI文章的成本是人民币0.00138元,一分钱可以生成7篇。
相较于“西安爆炸”事件中平均每篇1.43元的收益,成本只有万分之九。
当“江西帮”拥有了如此“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后,又岂能满足于平台分成,他们通过媒介分发、销售等环节,拓展着变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