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马来西亚华人出生人口4万,已不足马来西亚出生人口10%?

发布时间:
2024-09-12 14:17
阅读量:
3

元朝的时候,一些理学家不遗余力的提拔后辈,即便是才德堪忧之人也会努力引荐。有人问,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曰保留读书种子。

那么保留什么样的读书种子呢?

明初重建华夏的时候,朱元璋努力重建汉唐旧制。一批读书人为元朝守节,不肯加入明朝。一些官员甚至用蒙古习俗断案,要求已经再婚的望门寡嫂子,按照蒙古收继婚的风俗,离婚嫁给亡夫的弟弟。此案从县级一直到兵部(涉及卫所士兵),都是按照收继婚的风俗判的。为此朱元璋将整条线上按照蒙古风俗断案的官员全部处决。此后明朝形成了汉民只能用汉法、胡汉纠纷一律用汉法的传统。

有的人大概会说这是残暴。大部分人不会说这是残暴,而会认为这是完全正常的处理。

这就看你精不精明了。

我认为,这和残暴没有任何关系;这是用敌国法律断本国案件,性质十分恶劣;朱元璋的处理是过于保守的;他应该全面进行审查,将同类官员全部处理,一般情况下开除公职,严重情况下予以处决;直接处决一条线是不合理的。

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的大方向是没问题的。

那么谁有问题呢?

就是之前说的到的理学是有问题的。

明朝初年的时候,以朱元璋的名义删节了孟子,世人因此指责朱元璋专制、不够开明。那么谁具体删节了孟子呢?是一个名叫刘三吾的人。换言之,如果指责成立的话,那么刘三吾就是这个具体做到了不开明的人。这个名字在孟子删节一事上我们并不熟悉,但是在别的事情上我们很熟悉:在朱元璋临死前一年,就是这个名字,一手制造了震惊天下的南北榜案。而这个刘三吾制造南北榜的理由,是北人语多犯忌。

有意思的是,讲明史的人一般不肯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

我们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看:

作为理学风气浓厚的江南大儒,刘三吾认为孟子是犯忌的,删节了孟子。我们知道,很多人认为,此举即便在古代也是专制反动的。

作为认定孟子犯忌的江南大儒,刘三吾认为北方士子语多犯忌。那么根据前一个条件 ,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

自南宋以来,经过蒙元时期保留下来的所谓读书种子,是反动而且专制的。

这个结论应当是很巩固的,无论是在仇视我们中国的人那里还是支持中国的人这里都应该是成立的。

这个结论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对宋朝反动性的清算和对理学反动性的清算是切实而有必要的,迄今为止对宋明理学的批判是远没有触及灵魂的。

那么,这样的历史,对于马来西亚华人出生人口比例极低的问题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从历史和传统两方面来说,正是这样的历史,造成了如今的问题。

从历史角度来说,正是由于宋明理学的严重问题,所以在朱元璋耗尽心力往科举制中加入了军事、法律等各项务实内容的情况下,理学家依旧竭尽所能地削弱了汉文化的坚强个性,导致明朝依旧轻率放弃了对南洋的经略,所以才会造成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南洋华人历经数百年而依旧客居南洋的窘境。

从传统角度来说,正是由于理学家无孔不入地破坏,从思想根源上的削弱,世界华人普遍缺乏对自身合理利益进行有效维护的正常心理。

朱元璋面对倭寇进犯下达的命令是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蒋介石面对倭寇进犯下达的命令是抱定不抵抗之宗旨、侈言抗日者杀。

大量海外华人一再提出的问题是“如何融入”而不是“如何教会外国政府尊重华人的风俗习惯”。

印尼不但能够长期推行歧视华人政策而且针对华人反复发动大屠杀。

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占绝对多数且掌握绝对权力的国家却竭尽全力限制汉语。

港英政府悍然规定香港电视台电台不得使用汉语普通话。

香港特区回归近三十年而坚决不肯立法禁止叛国。

族内法与教内法在司法实践中几乎超越了国法。

我们学习法国大革命、学习十月革命,但是法国也好,苏联也好,都不可能代替我们解决我们自己的历史问题。

而我们有些人似乎完全没有改造世界的意识。只要他出生的时候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只要他步入中年的时候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那么他就会庸庸碌碌按照他当时认识到的这个世界的旧路径运行就可以了,完全没有意识到一个人应有的最基本的主动性。

这种人看起来活过了三十岁,其实过了三十岁就死了。

如果他们只是自己去死倒也罢了,可惜他们总想带着别人一起去死。这就罪大恶极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