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数字化转型离不开 MES 系统?

发布时间:
2024-09-12 14:11
阅读量:
6

伴随着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步入“深水区”,制造企业的MES需求持续旺盛,从上MES到对其功能层面、应用效益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对于MES的期望呈指数级增长。加之传统管理模式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成本上涨、政策管控以及企业自身对内部信息化集成、供应链优化等背景下越来越捉襟见肘。在数字化时代,MES就成了许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MES:企业转型的“刚需”

在企业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作为车间级承上启下的信息管理系统,MES弥合计划层和车间设备的间隔,MES向下采集底层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各类设备信息,对上承接ERP下达的生产计划,跟踪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资源的实时状态,推动生产各个环节信息的及时交换,通过强调制造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帮助企业实施完整的闭环生产,同时也改善了设备的回收率,准时交货率、库存周转率、边际贡献、现金流量绩效。

相关机构调研数据显示:一个年产值3000万的200人离散型工厂,在MES上线后提高了75%生产效率、缩短53%的交货周期、减少73%物料滞留等。虽然这种数据只能作为基本参考,但也证明了MES上线后的优化价值。

另一方面,MES解决了企业内不同角色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面向管理者,可以实时反馈各个生产环节信息,辅助决策效率和准确度提升;面向车间主任,通过可视化、数字化管理生产资源的能力,助其预测、监控和指导生产工作;面向现场工人,则是通过MES帮助其及时地记录、整理和获取生产信息,让生产效率更快。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不论是老工厂的智能化改造,还是新工厂的数字化建设,MES已然成为企业应用的“刚需”,可以帮助企业在透明化生产、敏捷性管控、质量可追溯、及时性预警、数字化分析等诸多方面提升管理成效。

MES: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

想要选择合适的MES系统,企业方首先需要清楚MES具备怎样的功能?可解决什么问题?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效益?

⚫投入计划:从ERP接收生产产品加工工艺及基础信息,接收生产计划,参考特殊产品及生产线现况,通过调整生产计划,确定产品、冲压工厂的最终订单。

⚫生产订单:管理工厂的工程信息,通过对工序报告及变更要求的管理,对工序进行追踪管理,对各工序的业绩及ERP工序报告、生产指示事件信息、追踪(进度)现况进行管理。

⚫进度管理:MES管理车间内的生产信息和监视产品生产进度,此外,它还可以管理ERP的生产过程汇报、生产时间和跟踪状态。

⚫生产状况:汇总通过工序报告传送的成果信息;利用网络服务将各种生产状况,在制品情况呈现于画面,并将此实施显示在生产看板上。

⚫设备监控:主要是对设备信息的管理,停机原因、妨碍因素管理,设备警报历史记录及设备异常分析等。

92%的企业渴望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制造企业非常关注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实时采集、提高生产排产的效率、实现制造过程的追溯、提升工人与设备的绩效、保证产品质量等问题,MES系统作为解开生产过程的黑箱、连接ERP与车间管理的关键技术。

企业实施MES系统主要考虑对产线的控制、生产过程的透明以及对制造质量的提升方面,因此,实现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追溯与追踪、质量控制、物料信息及时反馈、及时防错与预警是企业实施MES系统的五大核心需求。

通过实施MES系统,可以贯通从采购到售后服务的全制造流程,透明化生产现场运作,大大提升了生产制造各部门的管理具有实时性和有效性。可获得的效益如下:

- 降低不良率,改善品质管理。

- 防错、纠错,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错误率,柔性制造。

- 降低成本,现场整洁。

- 监控生产,全程追溯,体系管理。

- 改善车间管理、企业整体响应速度提高。

MES:在流程行业和离散行业的应用

从产品类型和生产工艺组织方式上,企业的行业类型可分为流程生产行业和离散制造行业,而不同类型的制造企业对MES应用需求不同。

流程行业MES应用程度较高:国际与国内的不同行业背景的MES供应商一般在其擅长的领域占据较多市场份额,且优势地位难以撼动,MES应用程度较高。不同工业行业之间的差别较大,软件制造商对相关工业流程和设备的理解是很重要的。由于不同工业流程和设备之间的差异较大,MES龙头企业泾渭分明。

对于离散制造业而言,产品往往由多个零部件经过一系列不连续的工序加工和装配而成,其过程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增加了离散型制造生产组织的难度和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个产品化做得像SAP一样的MES产品,能够在一个行业通吃的产品都很少,更别说跨行业,都需要大量定制开发,还没有哪家产品能够培育出一批专业的实施公司。

国内外主要MES厂商的优势行业与典型客户

MES是制造业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的核心系统,是企业的数字神经网络末梢。企业如果决定搭建MES系统,首先需要企业高层乃至全体员工对MES的实施使用达成共识,再针对企业的行业特性、管理方式、生产模式等进行选型工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