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意想不到的历史人物,其实还活着?
初中生物课本上的“猩猩女神”珍·古道尔奶奶。
这是当年生物教科书上的一幅插图,摄于1987年。
她和居里夫人也是当年刚上初中的我唯二知道的女性科学家。那时我真的好生羡慕她,每天猫在山里清闲自在,身边还有rua不完的黑猩猩。。。
年少的我还不清楚珍·古道尔的研究意味着什么:
她以一己之力改写了人类这个物种的定义。
早在1960年珍·古道尔就开始了黑猩猩行为的相关研究,记忆中她的那些照片都是泛黄的:幽僻的山谷中坐着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奶奶,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身上,有种不容侵犯的岁月之美。
我一直以为她应该早就去世了,在我心目中她和生物教科书上的孟德尔、达尔文、林奈、列文虎克等名字一样,都是一个只属于遥远时代的传奇符号。
纽约曼哈顿甚至有一座珍·古道尔的铜像……
直到去年底我在B站偶然刷到童年回忆中的大卫·爱登堡老爷子的新闻,已经97岁高龄的他还在BBC自然纪录片《地球脉动》第三季中担任解说员……
8090后肯定还记得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吧,他是《人与自然》《动物世界》节目中唯一出镜的人类,常常坐在塞伦盖蒂大草原的一块巨石上用赵忠祥老师那充满磁性的男低音深情讲解:“春天到了……”
刷到这则新闻的瞬间,一个久违的名字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珍·古道尔。有没有可能她还活着?
我就顺手在B站这么一搜,你猜我发现了什么:
是的,她老人家不但健在,甚至还入驻了B站。。。
在珍·古道尔博士为B站网友录制的一段开场白中,可以看到当时86岁高龄的她思维仍然敏捷,状态相当不错,最后还秀了一把“猩语”绝活。
今年4月3日,珍·古道尔博士度过了自己的90岁生日。这也是她开展黑猩猩研究项目的第64个年头,距离她第二任丈夫离世也已经44年。而她仍未选择退休,时常往来于各所大学发表有关黑猩猩与环境问题的演讲,手头的研究工作也没撂下。
1934年4月3日珍·古道尔出生于英国伦敦,从小她就对动物与它们的行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梦想将来能够从事动物研究的相关工作。然而由于家境清贫付不起大学学费,珍·古道尔只念完了高中,迫于生计她不得不从事一些自己不喜欢的琐碎工作,她这样做也是希望能够早日攒够上大学的学费。
1957年珍·古道尔对当时的工作越发厌倦,加之已经积攒下一笔数目可观的钱,珍·古道尔决定远赴非洲肯尼亚,希望在那儿碰碰运气,结果幸运地成为生物学家兼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奇的助手。李奇之所以选择这个没有任何学术经历的女孩,其实是希望她的研究能够摆脱当时生物学界盛行的“人类至上主义”偏见。不久李奇给了古道尔一份研究计划:透过对黑猩猩的研究揭示早期人类的行为模式。古道尔在接受了相关训练后,于1960年在支持她的母亲陪同下前往坦桑尼亚贡贝溪国家公园开始正式的研究工作。彼时只有26岁的珍·古道尔没有料到,她在这个荒僻的地方一待就是38年。
起初野外的黑猩猩们对这位瘦瘦高高的金发女郎是拒绝的,老远一见到她朝它们走来就害羞地躲起来。当地人听说来了一位年轻女子想要接近黑猩猩,还以为她疯了,纷纷前来劝退,吓唬她说之前有个人爬到一棵油棕榈树上结果被上面的雄性黑猩猩一把推下去,然后还被撕掉半张脸,挖掉一只眼球……珍·古道尔仍不为所动,她知道自己必须赶在科研经费花光前拿出像样的成果。由于意识到自己的举止与黑猩猩大相径庭,她于是开始模仿起黑猩猩的生活方式:爬树、采集觅食,甚至把自己设定为一只婀娜多姿的母猩猩,不顾形象地学习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经过一年多的卖力表演加之一串串香蕉的贿赂,黑猩猩们终于开始接纳珍·古道尔成为它们中的一员。她住在湖畔林中一栋简陋的木屋中,整日与这样一群野性未泯的黑猩猩为伴,与此同时还要面对非洲偷猎者近在咫尺的威胁与学术界的种种非议。初出茅庐的珍·古道尔知道,自己在许多同行眼中不过是一个不怎么好笑的小丑。
不久她竟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黑猩猩原来也会制造工具并加以巧妙利用,这个现象此前还从未被人类观察到。她在一次考察活动中发现有两只黑猩猩会利用草梗或者折断一截树枝捋掉叶子,用它们来钓取枯树干中黑猩猩手指够不着的白蚁大餐,而且不同的黑猩猩部落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尽相同。这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发现击碎了生物学界长久以来深信不疑的一个神话:
只有人类才会制造并使用工具。
珍·古道尔还发现,黑猩猩并非过去传统上所认为的那样只是一种温驯无害的食草动物,它们时常会有组织地对其他小型哺乳动物甚至是小型灵长类动物进行围猎,不同“阵营”的黑猩猩之间也会因为领地归属权爆发战争。个别黑猩猩有时会袭击和虐杀同类,这种暴力行为并非出于任何自保的需要,纯粹只是为了取乐。在此之前生物学界一直认为战争和同类相残是只有人类才有的“高级”行为。
她也注意到,黑猩猩的社会中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每只黑猩猩都有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而黑猩猩之间为谋求主导权而进行的权力斗争丝毫不逊于人类;雌性黑猩猩会像人类一样哺育和教导孩子,也会同孩子一起做游戏,一些猩妈还会出现宠溺幼子的情况。她甚至发现一只雌性小猩猩会粗暴地打断首领母亲的性生活,气急败坏地赶走求爱者……
这些不寻常的发现很快引起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注意。他们派了一位名叫雨果·范·拉维克的自然摄影师来到贡贝溪国家公园一探究竟,年轻的摄影师却将视线从黑猩猩转移到了这位美丽的金发女郎身上。尽管拉维克相貌平平,平日烟不离手,还有烦人的强迫症倾向,这个男人却对动物有着非比寻常的爱心,珍·古道尔很快爱上了他。1964年,两人携手步入婚姻之门,婚后不久有了一个小男孩。
可是他们却不敢让孩子跨出家门,外面那些黑猩猩似乎对人类幼儿怀有一种天然的敌意。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也一天天长大,古道尔不得不考虑将儿子送回英国上学,她的丈夫拉维克很快也被调去另一个地方拍摄,当初陪伴她的母亲也已经回国。此时珍·古道尔的身边只剩下一群黑猩猩。与妻子长期分隔两地的情形让拉维克难以忍受,他给妻子写信希望她尽快离开贡贝溪来到他身边。珍·古道尔不得不作出决择:留下还是去与丈夫会合?在征求了母亲的意见后,她最终选择了前者。母亲在信中告诉她:没有什么男人是不可以被抛弃的。与拉维克和平分手后不久,珍·古道尔又认识了年长她12岁的第二任丈夫,身为坦桑尼亚国会议员同时也兼任坦桑尼亚国家公园园长的德里克·布莱森。
婚后两人度过了一段幸福平静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长,5年后布莱森被查出身患癌症,尽管珍·古道尔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四处奔走想尽一切办法,布莱森还是去世了。这之后的一天,珍·古道尔忽然经历了一次神秘的精神体验,某一刻她似乎感受到来自上帝的安抚,令她开始相信灵魂不灭的可能性,很快她就从丧夫的巨大悲痛与空虚中走了出来。
1965年,珍·古道尔关于黑猩猩行为的研究报告传回英国,震动了整个学术界,同年只有高中学历的她被剑桥大学破格授予动物行为学博士学位。她的研究项目也开始获得许多资助,她利用这笔资助款项成立了贡贝研究中心,此后又陆续成立了动物庇护所和黑猩猩动物园,动物庇护所旨在收留那些被走私又遭到政府没收的黑猩猩,黑猩猩动物园则是为了保护那些容易遭到偷猎者觊觎的黑猩猩。
当时的英国媒体轻蔑地称她为“那个女孩”,调侃她的金发和大长腿比她本人更出色,对此珍·古道尔表示,如果她的金发和大腿能够让人们对黑猩猩和自然环境多点关注,那倒也不坏……珍·古道尔回国发表演讲前,有人警告她不得谈论黑猩猩的情感与思想,因为那是人类才有的“高贵”特性。她给在那里遇到的每一只黑猩猩都取了名字,这种做法今天看起来稀松平常,当年却受到科学界的口诛笔伐,认为她不以代号而以人名来称呼黑猩猩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不过后来“白胡子大卫”、“灰胡子大卫”、“菲洛”、“菲菲”仍然成为西方民众熟知的名字,也使得很多原本不了解黑猩猩甚至排斥它们的人开始对这一物种产生兴趣与亲近感。
除了对黑猩猩的研究,珍·古道尔还热心投身环境教育与公益事业。由她创建并管理的珍·古道尔研究会(Jane Goodall Institute)是全球著名的动物保育机构,在促进黑猩猩保育、推广动物福利、推进环境和人道主义教育等领域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由珍·古道尔研究会创立的“根与芽”也是目前全球最活跃的面向青年的环境教育计划。
为表彰珍·古道尔在黑猩猩研究与环境教育等领域的非凡贡献,1995年她被时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大英帝国司令级勋章(DBE)、2002年获得联合国和平使者称号、次年她被当时的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册封为女爵士、2020年荣获“唐奖”永续发展奖,2021年获得邓普顿奖。从1963年至今,珍·古道尔一共斩获了近百个国际奖项。
珍·古道尔与她的小迷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爵爷”大卫·爱登堡与“猩猩女神”珍·古道尔。
珍·古道尔对黑猩猩的研究彻底颠覆了人类长期以来对动物的固有认知,也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看法:
会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并不是只有人类,这种定义并不足以区分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自命不凡的人类其实也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独特……
《时代周刊》21年10月号封面上的珍·古道尔。
- 推荐书目:
- 《大地的窗口》,〔英〕珍·古道尔 著
- 《点燃希望》,〔英〕珍·古道尔 著
- 《希望的收获》,〔英〕珍·古道尔 著
- 《黑猩猩在召唤》,〔英〕珍·古道尔 著
- 推荐纪录片:
- 《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美〕(2017)
- 《地球脉动》〔英〕(2006–2023)
- 《蓝色星球》〔英〕(2001–2017)
- 《王朝》〔英〕(2018)
- 《非洲》〔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