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从四大名著剔除一本,你会选择哪一本?哪部作品可以补上?为什么?

发布时间:
2024-09-10 09:28
阅读量:
2

红楼梦。

首先讲一个知识点,在专业领域,我们更加认可的是六大小说,而不是四大名著。很简单,四大名著本质上是一个出版项目,文学成就的高低只是其中的一个考量要素,普及传播的难易、商业运营的潜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换句话说,四大名著的提出其实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学问题。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一直以来是这六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各位感兴趣可以去翻翻文学史,这六部小说,都是能够在文学史上占据独立章节的,地位与其他长篇小说不可同日而语。

陈平原老师《中国散文小说史》目录,看看六大小说的排面

而细分起来,这两部小说又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所谓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一个是清代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它们除了年代的差异,还存在以下三点重要的不同:

一、世代累积与文人独作。明代四大奇书都有世代累积的痕迹,三国水浒西游自不必说,从宋元话本到元明戏剧都留下它们的演变痕迹,金瓶梅的性质比较模糊,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文人独作作品。但据著名小说学者韩南考证,它除了直接借用水浒传的一部分,还从当时的民间曲艺里吸收了大量的素材,总体而言,还是带有世代累积的成分。而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则是结结实实的文人独作作品。

二、作者的有无。明代四大奇书都没有非常确定的作者,所谓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兰陵笑笑生,更多是一个代号。中国文学传统中长久以来有一种作者迷思,热衷于为一些无名的作品寻找它的作者。这种思路影响到小说研究,既带来非常大的助益,也导致走了很多弯路。上世纪八十年代,围绕四大奇书作者是谁?生平如何?有过非常多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在现在看来都价值不大。这与这四部奇书都有世代累积性质的关系密切,熟悉这四部奇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四大奇书统统存在极其复杂的版本问题,同时流传的不同版本在文字情节上差异都不小,哪里存在那个确定的写定者呢?而且像罗贯中施耐庵这样的名字,留存的资料就那么点,研究他们到底能有多大作用?

在作者问题上最早破除迷思的是金瓶梅,陈大康先生几十年前就指出,按现有的资料,根本不可能找到金瓶梅的作者,什么王世贞李开先屠隆之类都是猜谜。最晚的是西游记,学界近来也慢慢倾向于承认,它的作者,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写了一本叫西游记的笔记的吴承恩。相比之下,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作者就清晰多了,而且由于是作者独作,了解吴敬梓和曹雪芹的生平,对我们理解这两部小说有非常巨大的作用。

三、视角的差异。明代四大奇书涉及的内容,无论是三国的历史演义,水浒的英雄传奇,西游的神魔宗教,还是金瓶梅的世情风俗,都在中国民间曲艺中有悠久的传统,都代表中国人的大众文化心态的一个侧面。而儒林外史涉及的中下层知识阶级的日常,红楼梦涉及的贵族家庭的诗意人生,都与大众性有距离(所以不难理解,四大名著里最多人表示看不懂的是红楼梦)。也就是说,四大奇书虽然一个个都在讲大历史(就连金瓶梅结尾都要说一说北宋灭亡了),视角却是平民的,是平民的历史浪漫想象。而儒林外史红楼梦看起来讲的是小历史,视角却是精英的,是精英真实的冷暖人生。

以上三个点,互相联系,互为因果。因此,从学理上来说,把明代四大奇书归成一类,把儒林外史红楼梦归成一类,可能是比较适合的。在这个基础上来谈论四大名著应该拿掉哪一部,当然是红楼梦。补上什么呢?好像也只能是金瓶梅了。但这样不就成了回到四大奇书了吗?多没意思。

所谓四大名著其实更像是从传播普及的角度,从六大小说里淘汰了小黄书金瓶梅(但我还是要说金瓶梅其实不怎么黄,它如今的遭遇只能证明我们文艺观的狭隘,各位不要带着有色眼镜),以及文人化程度太高当代读者看不下去的儒林外史,最后出来的一个东西,它还是有它的合理性的。按我说,还是照这么来就好了,别折腾。

很多人对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了解并不多,不客气地讲,他们可能连四大名著的原文都没读过,就开始说拿下这个拿下那个。这些人当然很难理解,六大小说而对中国古代的长篇小说界是多么鹤立鸡群的存在。真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里那些二流作品比如七侠五义封神演义镜花缘说唐东周列国醒世姻缘传儿女英雄传就已经很一般了,再往下简直没法看,它们凭什么替换调四大名著中的任意一本呢?

还有人提聊斋志异啥的,这不扯吗,四大名著其实默认是四大古典长篇小说的意思。聊斋根本不是长篇,和这六大小说就不是一个系统的,它应该和《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去比。

这终究是道带货的题:

哪个版本的《金瓶梅》最适合初读者?请问四大名著哪个出版社的哪一年的版本的好?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红楼梦》有看的价值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