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战报与乌克兰的战报天差地别,请问,你相信谁的战报接近真相?

发布时间:
2024-09-09 15:43
阅读量:
3

魔鬼在细节中。各位还记得最早的乌军战报长什么样嘛,应该不是每个人都看过:

第18日乌总参战报

在开战后的兵荒马乱之中,乌军总参已经着手正式连续统计战果,并以图片形式逐日发布。上图就是我能找到的最早版本,当时是开战第18天,2022年3月13日。注意,那时的油罐车是单独统计的;而敌军人员损失,是指开战至当日总共18天的累计值,而且只标注了范围绝对值三天以后才出现,且使用了约等号

短短三天,细节很多变化

后续有各种不同来源的图片版本出现,也许是我先入为主,还是觉得这个版本看起来舒服、清晰。目前该版本已经进化成这个样子:

细节已经稳定,完成度更高

在这个稳定版本中,后勤卡车和油罐车类别合并,轻型快艇改为军舰(水面军用船只),新增潜艇巡航导弹类别。乌梅罗夫上台后乌军战报的新版本非常丑,个人完全看不下去,而且重要的约等号消失了:

开战天数几乎看不见,累计战果被淡化

实际上,本人作为一个罗马复兴的游戏迷,我从战争的第一天就在密切关注双方的战报,因为要玩好即时战略游戏,必须追求极致效率——对军事和经济数据的细节,保持高度敏感,是一个合格玩家的基本素质。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连续900多天,每天都仔细阅读乌军的当日战报,每天都全程正常速度观看泽连斯基的晚间讲话,每天平均花3-4个小时浏览俄乌战争的所有可及信息(各方信源都看,这也是我来知乎的最初原因),从未中断——目的很简单,在各种碎片化的细节中,反复核对基本事实,连续验证数字和逻辑,逐渐逼近战场真相——例如,第一张战报中,确认俄军损失的74架固定翼飞机之中,一架Su34的残骸碎片,此刻就在我的面前:

铝制蒙皮做成的钥匙扣,请注意细节

这架飞机的前世今生,细节已经完全清楚——当战报中一件装备的碎片,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你面前,作为一个正常人,你对这个战损的质疑还剩多少呢?——严谨地说,一个难得的,可能证伪2022年3月13日乌军战报的机会,就此作废

这只是本人的一个例子。实际上,开战以来连续的900多天里,在被全球直播的俄乌战场,可能证伪乌军战报的机会是无数的——信任被证实无数次都不足够,而证伪只需要一次。我自己也在不断地寻找各种机会,但迄今并未成功一次——这里不得不承认一个统计上的常识:一个动态连续的、口径一致的、参数众多的统计合订本,人为作假的难度之大,接近于不可能

最近还有一个新细节俄国防部不知从何时开始(可能是今年年初),一改过去两年的随性,开始跟随乌军战报的节奏,每日发布俄军战报——歼敌人数通常是乌军数字的1.5-2倍,发布时间晚乌军战报4个小时以上,每天如此(不得不感叹俄军学得很快)——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来自于敌人的模仿,才是对自己的最高褒奖

9月5日-7日双方发布的歼敌数量

实话说,单日歼敌人数,确实很难直接证伪,而装备损失数量就相对容易观察得多。我们来看一下俄军战报中的装备摧毁数量:

俄国防部8月30日发布

面对这样的数字,就和刚开战时,我天天追踪俄方战果数据时的感觉完全一样:俄方每天都在侮辱我这个资深游戏迷的智商,搞得我连一丝证伪的兴趣都提不起来——不说全部,俄方哪怕能做好我上面提到的甚至一两个细节,我都不会吐槽。

另外,军人是有战功的——承受丧命或致残的风险,立功的回报除了提拔和荣誉,还有真金白银的财富(目前乌克兰在这一块,基本完全依靠外援)。官方战报的背后,就是一个一个战功的累计,这方面的作假成本,在议会、媒体和法院都不受政府控制的邪路国家中(乌克兰也算大半个吧),风险实在太大,代价过于高昂——对乌克兰而言,切断援助已经不能承受,一旦欧盟之路关闭,整个卫国战争的愿景都变得极为可疑,这还打个鸡毛啊?!

在我这个对细节讲究得有些变态的游戏迷看来,无论从动机上,还是从技术上,乌军战报人为作假的可能性,都非常低。他们的战报,经历了900多天的连续考验,到目前为止,是靠谱的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乌军战报可能尚未包含库尔斯克方向的战斗,也未包含大多数远程攻击的战果;而俄国防部已经开始逐日发布库尔斯克战报,那些数字,和大本营战报同样感人。

当然,排除人为造假因素,任何战报都不可能100%准确,这是另一个人类尚未根本解决的难题(这个问题困难到,本方统计自家的损失都做不到100%)。乌战的战果统计,在准确性和时效性上,已经大幅碾压了过去的所有战争,但仍然离绝对精确,有很远的距离。战争作为人类暴力的最高呈现形式,影响其统计的因素非常多,可分析的角度也很多,本文不再展开,但我想说的是,没有100%的真相,和100%没有真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结合我900多日连续的观察和思考,和我能接触到的所有信息,对俄乌双方的军事人员损失,我个人的估计如下:

俄军:战损63万人,其中阵亡30万人,重伤33万人;

乌军:战损15万人,其中阵亡6万人,重伤9万人。

重伤者基本不能返回战场,计入战损;轻伤者康复后可重返前线、轮换岗位或者退役,不计入战损。

俄乌总体人员战损比为4:1。早期俄军的死伤比显著高于乌军,是前线后送和医疗条件所限,造成可以不死的阵亡,轻伤拖成重伤(关于双方后勤能力,我提供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各位有无发现,一线乌军士兵很多肥头大耳的?);双方打成堑壕阵地战之后,理论上俄军死伤比会有显著降低,但整体仍高于乌军。总体上,攻方战损明显高于守方的逻辑,仍然成立。

对双方而言,对方阵亡(KIA)的认定相对明确,统计偏差不大;对方重伤(WIA)的认定就相对模糊,可能是统计偏差的主要来源

自从我的文字涉及俄乌战争以来,我明显察觉到,各个平台的俄友数量都远远多于乌友。但是,无论立场如何,在我看来,对于具体战争的分析,都应该实事求是,否则任何此类内容,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最后,贴几张我过去收藏的乌军战报图,怀念一下雷兹尼科夫时代的国防部,小编真的在用心:

感谢 @糖喵 @CodeRyan 两位老师提供的大量翔实资料,来知乎之后常看的老师们@加速度刻度盘 @波特图 @江南才进 @刑天唐伯志 @玉米小贩米基塔 @记忆张量 @ducling @奔跑中的小羔羊 @老亚当 挂一漏万,一并致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