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是你去了美国才知道的事情?

发布时间:
2024-09-09 12:53
阅读量:
2

来美国的第一天,我就被他们的生活方式震惊了,说得更直白一点,我是被吓到了!

美国人的生活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奢侈”,但不是那种你想象中的金银珠宝奢侈,而是日常生活上的“无节制奢侈”。

想想看,航海多年,我每年都要去美国几次。在那儿短暂的停留里,每次下船我都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到了一个不用手洗衣服的平行世界。

对,你没听错,在美国,手洗衣物简直比见到外星人还稀奇!

在我们中国,晴天挂满小区的是被阳光亲吻的衣服。很多家庭,尤其是我们这些有点“洁癖”的人,内衣裤绝对是要手洗的,你懂的!

而在美国,家家户户都有洗衣机,而且不止一个。

下班回家,美国人就像开了自动模式,衣服、袜子、内衣一股脑儿全扔进洗衣机,按下开关,搞定收工!

有一次,我跟他们说,在中国很多人还坚持手洗衣服,美国人看我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古董。

然后一副“你们真可怜”的表情告诉我:“嗯,那你们一定很累吧,不懂得享受生活。”

我差点回他一句,“享受生活不是靠洗衣机度日的。”

我们船上有时也会有美国船员。他们上船也是老样子,衣服全扔洗衣机。

船长得好几次提醒他们:别忘了,这洗衣机不是垃圾桶,外套可以,内衣内裤还是省省吧!

美国人洗衣服就像开派对,但晒衣服却像是见不得光的秘密!

在中国,你看到的是衣服在阳光下的热舞;在美国,那简直是个禁忌。

他们认为晒衣服会破坏住宅的外观,整个社区的审美都不允许你把洗好的衣服拿出来晒晒太阳。

所以,不管多晒,他们的衣服都得在烘干机里转圈圈。

来到美国,你会发现这地方简直是家电的天堂

而人呢,就成了家电的忠实仆人。

美国人的生活准则是:如果机器能做,那就别折腾人了。

所以,看到他们的洗衣流程,我是彻底服了——衣服从洗衣机直接跳进烘干机,连空气都没机会亲一下。

但这种机械化生活的背后,是那电表急速转动的“心跳”。

家电全力运转,简直不给任何休息的机会。你会觉得,在美国做个电器,那真是个“危险”的职业!

谈到电器的使用寿命,美国人对待坏掉的家电的态度可以用“感情淡如水”来形容!

家里的东西一旦出了故障,是修理还是换新?

嗯,这问题在美国人看来根本不是问题,直接换新得了。

尝试修理?别逗了!那修理费用有时候比买新的还贵,还得等修理工从半个国家跨州而来,可能修完了都能过圣诞了。

你想想看,家里的洗衣机坏了,刚用了不到一个月,美国人的解决方案就是立马上网或跑到商场,买一个全新的回来。

旧的?嗯,那就留给垃圾车吧!

在他们眼中,一旦东西坏了,就算是修好,那“隐患”也像不请自来的客人,随时可能再次造访。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美国人都喜欢“极致化”操作。

比如空调,我真觉得如果空调有生命,它在美国绝对是过着“白加黑”的生活:夏天冷得像冰箱,冬天热得像烤箱。

永远以最极端的方式运转,而且从不关机!美国人

信奉“开着省电”,这逻辑我是真的想不通。

这种极致的生活方式,在我们这些偶尔到来的旅客看来,简直是对资源的一种奢侈浪费!

走进大夏天的美国商场,你得备好外套,因为里面的温度能让你怀疑是否穿越到了北极。

美国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在我们看来或许有些浪费,但在他们看来再正常不过。

或许是因为国家资源丰富,才能这样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吧。

如果你以为在美国的超市买面包是件平常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这边的面包像是在参加奥运会赛跑——放架上没两小时就得下场!

没错,你没听错,两小时!超过这个“寿命”,面包就直接从货架上消失,成了垃圾桶的午餐。

这让我这个老实巴交的中国人感到不可思议,在我们那儿,面包老了都还能当法棍享用。

这里呢?一过两小时,面包就被宣判“死刑”,这速度比我抢春节火车票还快。

极端的浪费不只存在于超市,美国的学校家庭也是这般阔绰。

有次我和一个美国学生聊天,告诉我他们学校的饭菜备得像筹备冬眠一样,多到吓人!

但一过用餐时间,剩饭剩菜就全军覆没,直接进垃圾桶。

听得我心疼不已,这些完好的食物,在许多地方都能解决温饱问题。

他们这种“吃不完,扔”的风气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每天浪费的食物据说能达到惊人的百分之七十,这不是浪费是什么?想想那些需要这些食物的人,我的心都碎了!

美国人买东西也是一件“盛事”。

他们的超市大多开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你得开车走老远的路去“打猎”!

然后他们会囤积如山的食物,就像准备过冬一样,一周后,无论好坏,一律清仓,再次开启“采购模式”!

曾经我帮一个同事买了满满一车的食物,放满了他的小冰箱。

结果一周后,牛奶才喝了两盒,面包才吃了一卷,剩下的全军覆没——直接进了垃圾桶。

我站在那儿,看着他扔食物,内心五味杂陈,想开口叫他省点儿,但又怕觉得我这是在扣他的生活方式。

看着这种场景,我总是感叹,美国的资源似乎用之不竭,但在我看来却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奢侈。

或许对他们来说,享受生活就要这么“宽绰”,对我们这些被教育要节省每一粒米的人来说,每一次看到这种浪费,内心都不是滋味。

每次我和我的美国朋友聊天,提起节约这事儿,总能激起一场小风波。

他看着我那副快要把钱藏进床垫的模样,总是笑着摇头:“你这是活给谁看呢?享受生活不就得用你自己挣的钱吗?干嘛存着给子孙?别买那么多房子了,反正你也住不完。”

这哥们儿坚信,人生就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就够了,孩子们的将来?

那得他们自己拼,你操那份心干嘛?

美国人的家教理念大概就是这样,孩子18岁一到,父母就像是完成了使命,小鸟成熟了,该自己飞了。

父母的钱包?闭上,再见!这不是冷漠,这叫教孩子独立。

这种思想在我们看来有点难以接受,我们这边父母一般都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心想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

而在美国,父母更相信“给钓竿不给鱼”,哪怕这竿子有点硬,孩子拿着有点沉。

我想这文化差异也挺有趣的。每次我听我的美国朋友这么说,内心的戏真的很足:一边是儒家的“家和万事兴”,一边是美国的“独立万岁”。说实话,这种独立的教育方式也有好处,虽然感觉起来有点儿“人情味儿”不足。

我的美国朋友还总是鼓励我:“赚的钱就应该花,你看你都累成这样了,要学会享受生活。”

这话听着有道理,但每次花钱时,我这中国人的心还是绞痛一下。

我们这边教的是“钱是身外之物”,但也得省着点用,不像他们,家电坏了就换,哪像我们,能修就修,修不好再说。

对于刚到美国的人来说,看到他们的生活习惯肯定是一种冲击。美国人如何自我享受,简直可以开设一门课程,而我们的勤俭持家,则可以做为必修课。

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不是没有道理,有时候确实让人羡慕他们能那么洒脱。但你想,如果哪天资源用尽了,可能他们就得考虑过来学学我们的节俭课程了。

生活观念不同,不过话说回来,每次和美国朋友的讨论后,我总能笑着摇摇头,想着:“这世界真奇妙,有你们这样的朋友,我的人生观都快被你们改写了。”

虽然我可能还是会继续我的节俭生活,毕竟,老祖宗的教诲不是说改就改的,不是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