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发布通知「拟允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外商独资医院有什么不同?会有哪些影响?

发布时间:
2024-09-09 09:08
阅读量:
4

这事情还得从国内财政说起:

1、我们没钱了:1-7月,国内财政收入同比出现大幅度下滑,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更糟糕的是,税收收入大幅下滑,而非税收收入同比上升。换句话说,靠企业、个人税收收不动了,国家只能多靠罚款、多收过路过桥费来补贴财政;

2、我们要省钱:1-7月,国内财政支出同比上升,收支缺口有几万亿啊。其中,国内的民生、社保、基础建设支出等,同比都在大幅增加,方方面面都需要用钱。照这趋势下去,一年得有十几万亿的窟窿眼,而且哪一块都不好控费;

3、医保好省钱:幸运的是,1-7月卫生健康支出同比下滑了10个点,也就是医保控费还比较成功。这些时间频繁的飞检、反腐、药品集采、Drg/Dip实施,收到一定效果了。你要知道,每年卫生健康支出大概占比GDP的7-8%,在财政十几项支出里面排名前三;

4、老百姓身体垮了:从2023年国家卫健委披露数据来看,我们的人口健康质量在下降啊。全年诊疗人次快到100亿人次,也就是每个中国人平均每年去看7次左右的病,频率增高了。更可怕的是,入院量大幅增加,3亿人次,老百姓住院频次也增加了;

5、陷入两难抉择:财政没钱,必须要节省医保的钱,但是老百姓身体垮了,更加频繁去医院看病,怎么办、怎么办啊?总不能不让老百姓看病吧,办法只有一个:强制性降低老百姓每次看病的费用。具体怎么降,哪里有模板可以抄吗?外抄美国drg,内搞三明医改;

6、三明医改模式:老百姓看病贵,贵在哪里?首先贵在药品、耗材的价格,因为药商、中间商层层加价。于是有了两票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其次贵在医生过度医疗、吃回扣,那就实行阳光收入,一方面全面监控医生诊疗行为,搞drg/dip,看感冒就不能出现让病人做ct的现象,对可能出现回扣、治疗效果不明显的药物重点监控。发现不对劲的,让医生写说明,说明不清楚的,就扣医生的钱。另一方面,实施打包制和薪酬制。每年给医院一个预算收入,比如5个亿,医院控制成本、不过度医疗,成本只花了4个亿,那么多出来1个亿就给医院当奖金。如果成本花了6个亿,不好意思,亏的1个亿需要医院、医生自己去贴。医师固定年薪,范围大概每年15-20万元,不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鼓励医院病人来的少,鼓励医生多给病人做预防,让病人少生病……;

7、三明模式推广:8月底,卫健委果断出文,要用3-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推广三明模式,这是一个巨大的医疗改革。北大李玲教授也在网上摇旗呐喊。但是我仔细分析下来,这种模式的第一受益者,国家医保;第二受益者,病人;第三受益者,医院的后勤、行政人员,可以吃大锅饭了;

8、医生很受伤:对于年轻医生,大家寒窗苦读十来年,加上1-3年规培,花了十几年青春,结果一年只能赚10-15万的住院医生收入,后续收入基本提升不大,只能苦熬练技术,真的惨啊惨;对于老专家来讲,三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有能力、有资历的医生带来了收入重创。他们本可以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但是,这种模式下他们拿不到100万甚至更高的收入。导致他们只能往高端私立医院跳槽,那么,公立医院会不会出现“大牌专家越来越少,大病/复杂病治不了,医疗质量大幅度下降”,我感觉很可能。最后,导致老百姓只能在大医院看中小病,花钱去私立医院看大病;

9、让医生、有钱人不再受伤:这个时候,外资独资医院来了。牛逼有能力的医生,有了地方发挥能力技术、有地方赚大钱了;真正有钱的纳税人,因为受不了公立医院日趋糟糕的服务和医生的年轻化,选择了私立高端医院。

自此,医疗这块大蛋糕完成了新的利益划分,国家医保完胜,高端私立医院完胜,公立医院系统只能负责中小病,老百姓请保重身体、别生大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