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猴是什么现象,为什么小猴要粘在母猴身上?

发布时间:
2024-09-07 09:43
阅读量:
6

“小猴像一块膏药”听起来好像是一个无伤大雅的笑话,实际上这是一个饱含着令人不寒而栗意味的比喻,它是网络上爱好虐待动物的人的黑话。

是的,就像虐猫虐狗一样,网上有人专门拍摄虐待幼小猴子的视频,这类视频的拍摄者主要是在法制相对不健全,又有许多野生猴子的东南亚。其中紧紧抱着一个物件不放的小猴就被称作“膏药”。可参看:

揭秘东南亚虐猴产业链

为什么小猴会紧紧抱着一个东西不放呢?一般而言,猫盟不支持把动物拟人化。但这里拟人化的观点恰恰是对的。实际上你用最简单的人类的同理心去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因为小猴害怕或痛苦,需要紧抱着妈妈,寻求庇护。

虽然人类是用手抱孩子,但大部分灵长类动物的幼崽都是抱着妈妈,被妈妈保护,或者带着一起行动。如果没有妈妈,它就会紧紧抱住触感类似母亲毛皮的物体。

人类几个月大的婴儿也会紧紧抓住放到手中的东西,而且力量惊人,如果两手抓住一根棍子,小婴儿就可以“吊单杠”把自己的身体提起来,这种动作称为达尔文反射(Darwinian reflex),因为它是人类灵长类祖先的进化遗留。

在科学史上,“猴子抱住母亲”,曾经被一位心理学家写下了浓墨重彩,又令人不寒而栗的一笔,他就是哈里·哈洛(Harry Harlow)。

哈洛对于早期照料和儿童成长的关系很感兴趣。他试着用猴子来做实验,首先,他把小猴崽从妈妈身边拿开,小猴会紧紧抓住笼子里的垫布,作为妈妈的代替。他注意到这一点,就准备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用铁丝做的,带有奶瓶,一个是用绒布做的。小猴终日紧紧抱着绒布的假妈妈,饥饿难耐了才会去喝几口奶。如果用发出噪音的玩具来吓唬它,小猴会紧抱着绒布妈妈来寻求保护。

如果事情仅止于此,这只是个有点古怪的实验而已。但是哈洛的野心不止于此。他制作了各种的机械母猴子,有的会弹出弹簧把小猴子推掉,有的会刺出尖锐的铁钉,有的会吹出猛烈的压缩空气甚至让小猴子皮开肉绽,但是小猴子无论怎样被惊吓和伤害,它们最后都会紧紧抱住假妈妈。亿万年进化的本能就是如此,在这个自私的基因主导的世界上,遇到危险的小猴子,只有依赖母亲一法。

甚至于妈妈被捕食者杀死的小猴子,都只会紧紧抱着妈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机械母猴可以从正常的体温突然降低到接近0℃,这使小猴出现严重的行为错乱,哈洛称之为“心死”。

哈洛发表的论文时,起了一个非常具有反讽意味的题目:《爱的本质》(The Nature of Love)——他所研究的是母爱。他把“爱”的因素抽象总结为“柔软舒服的身体接触”,也就是小猴依偎着绒布母亲的样子。但后来他发现这些小猴子有非常严重的行为问题,很孤寂,不能正常地与其他猴子相处。于是他让小猴子每天与真的猴子玩耍半小时,再把假妈妈改装成能够像母亲摇孩子一样轻轻摇动,小猴子的行为就正常多了。哈洛再度得出结论,“爱”就是接触、摇动和社交互动。

哈洛还研究过失去爱对于心理成长的影响,他把母猴饲养在孤立的空间里,然后让它们怀孕(因为这样的母猴存在非常大的社交问题,无法正常交配,所以哈洛不得不把它们固定起来让公猴授精),这些母猴生育小猴之后,要么根本不照顾,要么把自己的亲生骨肉杀掉,甚至把小猴子的脸按在地上揉搓。

哈洛的实验,即使是以当时的人眼光看来,也太过恐怖和令人不适,精神疾病学家包拜(John Bowlby)在拜访哈洛的实验室时,听说他要制造“有精神疾病的猴子”时,大惊失色:“你们还要制造有精神疾病的猴子?你们实验室里精神病的猴子已经比全世界都多了!”

实际上,早在几百年前,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跟哈洛所研究的现象。明代宋濂的一篇短文里写道,如果把母猿杀掉,小猿(从产地是武平来看,似乎是长臂猿,但从毛若金丝来看,又似乎是金丝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至“抱皮跳掷而毙”,生动地再现了幼小灵长类依赖母亲的动作,和缺乏正常互动出现的精神问题。

猫盟作为一个科普账号,要保持比较客观的立场,所以到这里只能用一个比喻作为结尾:伏地魔生长自无爱的环境里,之后他成为了一个冷酷无情的恶魔。我们也许很难定义爱是什么,但它绝对不会是什么没有了就无所谓的东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