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礻)和“衣”(衤)两个字有密切关系吗,为什么隶变后他们都是相似的构造?
题主的问题在于:没有分清楚想象和现实。
什么意思呢?这是想象中你写的「三」字:
现实中你写的「三」字:
没错,就是连笔。这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的硬性规定,而是你写字写快了自然就会写成这个样子,并不会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以上为前提,我根据这个前提来解释题主的问题。关于「示/礻」和「衣/衤」两个字,我说四点:
一、横(一)和点(丶)在某些情况下趋同。比如这是康熙字典的「雨」字。
这是康熙字典的「霜」字:
这是康熙字典的「音」字:
二、这个部件
和这个部件
是一样的。後者是前者的连笔。
三、当下一笔在左边的时候,竖和竖钩是一样的。
四、当下一笔在右边的时候,竖和竖提是一样的。
明白了这四点之後再看「衣」和「衤」,你就会发现他们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几乎无法区分开来。
「衣」的第一笔是点,「衤」的第一笔也是点。
「衣」的第二笔是横,「衤」的第二笔也是横。
「衣」的第三笔是撇,「衤」的第三笔也是撇。「衤」只不过是「衣」的连笔写法。
「衣」的第四笔是竖提,「衤」的第四笔是竖。考虑到下一笔在右边,所以竖和竖提是一样的。因为你写快了自然就会把竖笔带个钩,然後他们就一样了。
「衣」的第五笔是撇,「衤」的第五笔也是撇。
「衣」的第六笔是捺,「衤」的第六笔是点。因为「衤」只作左偏旁,右边有字,所以捺要写短一点,就会变成点。
所以「衣」和「衤」是一个字。
就好像「轩」的左边和「车」是一个字一样。「轩」的左边最後一笔是提,那是因为右边是从上往下写,就会带动着左边最後一笔偏上。这个是写快了自然就会这样,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既然认为「轩」的左边和「车」是同一个字,那么也应该认为「衣」和「衤」是同一个字,虽然「衤」的变形多了一点,但都在书写习惯的范围之内。
相似的,「示」和「礻」也是一个字。
「示」的第一笔是横,「礻」的第一笔是点。首笔点横经常混淆。
「示」的第二笔是横,「礻」的第二笔也是横。
「示」的第三笔是竖,这是因为「示」要先写竖笔定中线。如果「示」字不在中间,就不用先写竖,明显先写撇会快一点,没错这就是「礻」的第三笔撇。
「礻」的第四笔写竖,就是「示」的第三笔。
「示」的第五笔是点,「礻」的第五笔也是点。
这种不是隶变。「火」变「灬」,「水」变「氵」,这种完全看不出来原字形的才是隶变。「示/礻」和「衣/衤」属于是手写体的趋同。想象中,大家写的都是标准的印刷体;现实中,大多数人写的都是guǐ草huà书fú。草书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字看起来长得都一样,写起来是真快,辨认起来也是真麻烦。「示」变「礻」比「衣」变「衤」还要过分一点,主要是首笔变点,後面改了下笔顺,通行程度也要比「衤」低很多,这是康熙字典的「神」字:
康熙字典的「示」字都还是保留着原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