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少看到“中国制造2025”这个词汇了?

发布时间:
2024-09-05 09:58
阅读量:
38

这个概念是前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提出来的,叫做2025中国制造。有许多具体内容,大概意思就是中国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中国制造2025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五十”的总体结构:

“一”,就是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一个目标。

“二”,就是通过两化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制造业所要占据的一个制高点。

“三”,就是要通过“三步走”的一个战略,大体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

“四”,就是确定了四项原则。第一项原则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第二项原则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第三项原则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第四项原则是自主发展和合作共赢。

“五五”,就是有两个“五”。第一就是有五条方针,即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还有一个“五”就是实行五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工程、强化基础的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十”,就是十大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个重点领域。

2025中国制造也是美国异常关注的。近十年来历次谈判中美国要求中国放弃2025中国制造、放弃武力统一台湾、放弃金融管制。

到现在为止,2025中国制造的第一个十年计划基本完成。

本人于8月22日回答了关于2025中国制造的问题,也只是对公开信息做了一点归纳概括,居然在几天内有50万知友阅读,收获近1500个赞和喜欢,更有些善意的讨论和指教,在此对大家的关注深表谢意!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不和谐的冷嘲热讽,甚至质问指责。本想追个更,无奈平台已经取消了该功能,只能在这里,一并做个回复。

第一,对基本完成的理解。基本完成不是全面完成,不是超越,更不是遥遥领先。具体情况应该是个别部分已经领先,一部分接近世界水平,一部分极大的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样说是否可以避免那些有意或无意的误解了吧?

第二,2025中国制造的实践与个体利益体验的关系。有人对中国GDP统计数据不依不饶,有人以身边人的工资待遇及失业漠视中国制造,有人以许多企业的破产倒闭质疑中国制造。我想说,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这是中华复兴的必由之路,不容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指责质疑!产业的升级、技术的进步、社会的改革都是有代价的,如同改革开放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国企改革造成工人下岗失业一样,2025中国制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对传统行业带来冲击,必然淘汰落后的过剩产能,而传统行业和落后产能对应的企业和从业者的破产倒闭及失业就不可避免。而2025中国制造的实践也必然倒逼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倒逼失业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是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任何人的反对质疑都只是螳臂当车。当然中国制造最终必须惠及民生,这需要一个过程。

第三,市场主导与政府主导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太大,本人没有能力完全解读清楚,就自己粗浅的理解与各位探讨。在国内来说这个问题就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在西方国家就是凯恩斯主义与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关系。历史的实践证明,单纯的计划经济是失败的,单纯的自由主义也是行不通的。而两者的结合可能才是出路,至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的考量与选择主要在于对效率与公平的平衡。也就是什么时候公平优先兼顾效率,那么计划就可能多一点,什么时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那么市场就多一点。中国的国情或者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就不可能选择完全的极端的新自由主义,公平和共同富裕是我们最终的追求。对2025中国制造来说,没有政府的主导,全靠自由市场的发挥,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第四,困难和希望。中国制造对国家的富强民主的复兴是重要的,或者说现阶段是极其重要的。但说到底,中国制造只是技术层面的模仿和发展,没有科学的深厚积淀,技术也只是无本之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四十年的突飞猛进,是以模仿制度与技术为主的进步,是我们的后发优势。而我们很快就会面临后发劣势,就是西方可供我们模仿的东西会越来越少,或不适应我们的国情,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展更多的不是模仿,而是创新,是科学的创新、文化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我们知道创新总比模仿难。这就是后发劣势。

所以,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在路上,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创造才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我们任重道远!

个人体会,水平所限,不喜勿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