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赵明称荣耀 Magic V3 折叠屏将首发全新 AI 护眼技术,可以做到视力舒缓?

发布时间:
2024-06-28 13:23
阅读量:
37

在MWCS2024展会上,荣耀CEO赵明发表主题演讲,不仅展现了荣耀在AI领域的战略与全球化市场拓展计划,还惊喜预告了荣耀最新折叠屏旗舰手机MagicV3的即将发布。

其中,荣耀MagicV3搭载的AI离焦护眼技术引人关注,它标志着屏幕护眼理念的重大跃升——从被动减少屏幕对眼睛的伤害转变为积极改善视觉体验。

可以说荣耀MagicV3的这一创新,不仅是对用户健康关怀的深度体现,也是荣耀在AI技术创新方面引领行业的有力证明。

一、荣耀AI离焦技术到底是什么?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得先知道一个概念,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离焦镜可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

其实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有特殊设计的眼镜镜片,它的目的是帮助减轻眼睛的负担,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时间用眼的人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它的工作原理:

想象一下,我们的眼睛就像是自带的小相机,有镜头(角膜和晶状体)和底片(视网膜)。正常情况下,进入眼睛的光线会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东西。但是,长时间盯着书本或电脑屏幕,眼睛总是在努力对焦,就像一直用手按着相机的快门按钮不放,时间长了就会累。

在普通眼镜中,光线通常在视网膜中央区域正确聚焦,但在周边区域可能落在视网膜后面,这会刺激眼轴增长,从而加重近视。

离焦镜呢,就有点像是给这个小相机镜头加了个滤镜,它故意让照进来的光线不是完全集中在视网膜上,而是散开一点,形成一个稍微模糊的范围。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光线不完全聚焦,眼睛就不需要那么用力去调整焦距了,就像是给眼睛做了一点点休息,能帮助缓解长时间看近处造成的视力疲劳。

传统要实现离焦效果,需要非常高昂的成本,比如在镜片上分布数百个微型透镜,每个透镜都有特定的离焦设计,非常复杂。

也可以利用电子技术,如电致液晶或微流体技术,使镜片的光学特性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或环境变化进行智能调节。

但是最重要的是,离焦镜往往都是高度定制化的,需要采用高精度的光学仪器扫描用户的眼睛参数,包括角膜形状、眼轴长度等,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果,为每位用户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离焦镜片设计方案,确保离焦效果与个体需求精确匹配。

这也就意味着,成本极为高昂。

那么荣耀Magic V3的AI离焦是怎么做到的呢?我在这里猜测一下技术的实现原理:

首先,AI系统需要通过多种传感器(如前置摄像头、眼球追踪器等)捕捉用户眼部的状态信息,通过算法的训练与优化,系统能够为每位用户构建一个详细的视觉习惯模型,预测何时可能需要调整屏幕参数以缓解眼部压力。

基于上述分析,AI离焦算法将动态调整屏幕的各项显示参数,如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色温以及特定的离焦模拟算法。模拟离焦效果主要是通过在屏幕显示上应用微调的图像处理技术,比如轻微调整图像的边缘清晰度或应用微小的图像散焦,模仿自然状态下眼睛看远物时的轻微离焦感,以减少眼睛持续高强度聚焦的需要。

AI还会持续监控用户对调整后屏幕显示的反应,如通过分析用户的注视时间、眨眼频率等生理指标,评估当前调整是否有效。基于反馈,系统可以自我优化,实时调整算法策略,确保提供的视觉体验既保护眼睛健康又满足个性化需求。

荣耀AI离焦技术对比传统护眼技术的优势:

传统被动护眼技术,如蓝光过滤,主要通过特定滤镜或屏幕显示调整减少对眼睛有害的蓝光发射量,属于对屏幕特性的静态调整,虽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视觉负担,但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调节。

相比之下,AI离焦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其主动性,能动态调整屏幕显示的离焦参数,模拟自然放松状态下的视觉效果。

荣耀实验室提供的实测数据显示,在25分钟的阅读任务后,使用AI离焦技术的用户群体,其短暂性近视指标(通常是指在进行近距视觉作业后,由于眼睛调节过度引发的暂时性视力下降现象)最大降幅达到了75度,平均降幅也有13度。

这意味着AI离焦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视觉疲劳,还有助于减少因长时间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引起的近视加深问题。

该怎么看荣耀AI离焦技术?

我个人认为,相较于传统护眼技术的被动防护,AI离焦技术的发展,预示着屏幕护眼领域正朝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以及效果导向的趋势迈进,为用户带来了更高级别的视觉健康保障。

简而言之就是不用花大价钱买个离焦镜了,直接在移动设备上就能用上。

而且荣耀的AI能力有很好的泛化通用能力,据说AI离焦技术不仅仅是在手机上搭载,未来荣耀还会有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类产品也会搭载,这可简直是科技普惠的标杆了。

虽然荣耀AI离焦技术的具体细节没有直接提到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但从荣耀对AI技术的深度整合及其技术创新理念来看,其研发实力体现在能够融合多种数据源,多模态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比如:

1.视觉模态:通过前置摄像头或者专用的传感器来捕捉用户的面部表情、眼部运动(如眼球追踪)、瞳孔变化等视觉信息。这些数据有助于理解用户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视觉疲劳迹象等。

2.交互行为模态:收集用户与设备的交互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触摸屏操作、滑动频率、内容浏览习惯、阅读或观看时间等。这有助于分析用户的使用模式和偏好,预测视觉负荷增加的时间点。

3.环境模态:考虑环境光照条件(如亮度、色温)的变化,通过环境光传感器实时监测并适应周围光线,调整屏幕显示以减轻眼睛压力。

4.时间序列模态:分析用户在不同时间段内的视觉任务强度和习惯,例如白天和夜晚的用眼差异,长时段使用电子设备前后的状态变化,以此为基础进行适时的屏幕调整。

能够利用好这些数据,展现了荣耀在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的研究能力。

不必惊讶,其实我们追溯荣耀的护眼技术研发,最早可以到2016年。

二、不得不提的荣耀护眼发展史

自2016年“光实验室”成立以来,荣耀便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保护用户的视力健康,这一系列努力可以说直接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屏幕的标准。

在技术创新层面,荣耀前瞻性地推出了一系列高频PWM调光技术,从2019年的1440Hz到后来的的4320Hz,至今都是行业领跑者没有人能跟上。每一次迭代都大幅减少了屏幕闪烁对用户眼睛的潜在伤害,引领行业进入了零风险调光的新时代。

荣耀在护眼技术研发上的创新并不止步于硬件优化,更将AI技术融入其中。

通过模拟自然光的律动,以及基于大量测试找到的最优亮度曲线,荣耀实现了对用户视觉疲劳的有效缓解。

荣耀100系列时,更是首发了“绿洲护眼屏”这个全新的护眼标签,并一举打响。凭借莱茵TÜV全局护眼3.0认证与无频闪认证,树立了行业护眼技术的新标杆,对规范行业标准,提升消费者对护眼屏幕的认知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

也正是绿洲护眼屏在前,我们才在随后看到了更多的跟随,青山护眼屏、明眸护眼屏等等,相信未来还有有更多类似的护眼技术出现,这对行业共同进步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而荣耀Magic V3的 AI离焦技术,也标志着屏幕护眼技术将从单一的预防性措施,逐步转向更为主动、智能化的健康辅助功能。相信届时发布后,也将会再次引领一波新的护眼技术风潮。

面向未来,荣耀更是宣布了超过10亿人民币的护眼技术研发投入计划,这种对健康科技的长期投资,不仅增强了荣耀的核心竞争力,也为整个智能手机行业树立了注重社会责任的典范。

三、荣耀AI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这次发布的AI离焦护眼技术是荣耀在AI方面的一项重要落地应用,其实在昨天MWC上,赵明也发布了荣耀的全新的战略。

赵明所提出的是荣耀AI四层架构体系,强调了端云协同、跨设备操作系统融合、终端侧应用创新以及开放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以此来打造全球领先的AI技术应用体系,推动整个智能终端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其中平台级AI能力是荣耀AI战略中的基石,它以MagicOS 为核心,构建一个人性化的AI系统,它能够理解用户的需求和习惯,通过不断学习用户的使用模式,自动优化性能,调整用户界面,甚至是预测用户下一步的操作意图。

以荣耀的任意门功能为例,它颠覆了过往以明确指令为触发点的传统交互逻辑,转而采纳了一种更为先进、细腻的交互模型,通过拖动就可以触发对应的入口,将过往需要十几步的操作步骤,现在可以一拖即达。

这个也很好地回答了用户对于AI到底有什么用的问题。

“任意门”通过集成的智能推荐引擎,有效地应对了信息过载的问题。这种基于用户兴趣图谱、历史行为和实时情境的个性化推荐机制,不仅极大减轻了用户在信息海洋中的筛选负担,也促进了信息获取的高效率与精准性,更把用户从广告引导的汪洋大海中解救了出来。

另外相信不少人都会有一个疑问:国产厂商AI和苹果的AI架构对比如何?

总结来说,拿近期苹果发布会上讲的AI战略进行对比,你会发现其实它跟荣耀之前的很多思路都一样,更证明了荣耀AI战略的前瞻性。

我们以几个点作为对比:

1.平台级AI赋能: 苹果通过Apple Intelligence系统,正如荣耀的平台级AI设计,都旨在将AI技术全面融入智能设备的底层架构中,使得AI不再是孤立的功能模块,而是成为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

2.意图识别与个性化服务: 两者均重视利用AI技术来理解用户意图,通过对用户行为、偏好、状态等多维度数据的分析,实现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这不仅包括常规的操作响应优化,如资源调度、界面个性化等,还包括了基于情境的智能推荐和主动服务,如基于用户当前位置和历史偏好的餐厅推荐、行程规划等。在友商的AI还停留在对话助手的层面上时,荣耀通过意图识别、多模态交互等技术,已经早早做出了任意门这样方便快捷的应用。这就是把AI能力做到系统核心的最佳范例。

3.多模态交互: 苹果与荣耀都致力于打造无缝的多模态交互体验,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手势识别等多元化输入方式,使得人机交互更加自然、直观。这次荣耀MagicV3的AI离散技术正是荣耀多模态技术的最新应用。

当然,荣耀AI战略所做的并不是单打独斗,也更是开放协同。比如在国内,荣耀与多家中国互联网巨头携手。而在国际上,荣耀已与微软、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等全球领先的AI技术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合作不仅加速了“平台级AI”的研发和商用化进程,也推动了A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应用。说白了这也是一种必要的合规,AI大模型的主权化是一种趋势,对于终端来说,做好平台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不知不觉之间,荣耀的AI技术已经领先行业,并且已经落地很多场景了。

我现在手机里就有好几个大模型APP,有的用来查资料,有的用来搜索,有的用来讨论问题。可以说是各有所长,但是使用体验很割裂,需要跳来跳去的。 在荣耀的带动下,这种割裂的体验很快就会被解决了,对应的大模型只在被需要的位置被调动,为我提供服务就好了。就像大家其实并不在乎自己用的是什么输入法,什么搜索引擎,用户本质上只关注结果。

以后荣耀将不同的大模型API集成在统一的平台或应用中,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恰当的场景下自动调用相应的模型服务,而不需要单独开启多个应用程序。

将不同的大模型API集成在统一的平台或应用中,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恰当的场景下自动调用相应的模型服务,而不需要单独开启多个应用程序。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反向地推动大模型公司思考落地场景,如何对用户产生价值的路径,而不用沉迷于各种大模型做题跑分了。

这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竞争,更是对人类未来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探索和重塑,这一次改变世界,依旧由手机厂商引领。

四、更轻更薄的荣耀Magic V3来了!

MWCS2024上荣耀发布的AI战略不仅引得行业关注,让人更期待的还有这个最新折叠屏旗舰荣耀Magic V3的预告。

因为荣耀Magic V2实在是太成功了,荣耀Magic V2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销量领跑所有折叠屏产品,拿下了折叠屏市场第一的位置。

荣耀Magic V2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荣耀Magic V2在设计上追求极致轻薄,机身重量仅为231g,折叠态厚度为9.9mm,展开态厚度更是低至4.7mm。

当时市场上的折叠屏还普遍超过250g,对于用户来说握持体验不够好,而且价格也偏贵。大家还是惯性思维,觉得卖得贵的是要堆料,只要堆料就可以了,没有把握住消费者心理。但Magic V2就想的很清楚,加上当时华为回归,刺激市场折叠屏需求大爆发,消费者在当时的产品里面看了一圈,感觉荣耀Magic V2是最接近直屏手机体验的,自然而然也就卖好了。

我们看Magic V2发布一年后几款大折叠屏手机,全部都走了轻薄路线。即使如此MagicV2的9.9mm记录还没有被打破,足以见到荣耀做产品思路的领先性。

而全新一代荣耀Magic V3我认为也会延续荣耀的轻薄设计理念,继续把这个点做深。

在预告的海报上就可以看到,有对称的羽毛构图,说明Magic V3在轻薄上还要比V2做得更加极致。

同时还有一些非官方的图放出,可以看到有一个超薄的定制Type-C,难道荣耀Magic V3真的要薄的跟C口一样?

那简直可以说有线充电口已经妨碍了折叠屏的进一步做薄!

以及更好的长焦,外折,防水等等的猜测,可以看到荣耀在完成了折叠屏轻薄卖点的领先后,开始探索在更轻薄的基础上,如何带给消费者更多更强的性能体验。

如果荣耀Magic V3真的可以进一步做薄做强的话,那么荣耀Magic V3会再次掀起折叠屏的一轮狂潮,因为这种轻薄程度已经超越了一般人对手机的认知,势必会刺激很多观望消费者下场。

毕竟现在大家都跟进荣耀的轻薄折叠屏路线了,荣耀Magic V3需要有更多行业创新,才能脱颖而出。

这次MWC放出的AI离焦技术,就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技术创新,很吸引用眼疲劳的那些脑力工作者。

看完了MWCS2024上官宣的这些消息,只能说优秀的公司,思路都是相同的,只是荣耀思考多了一些,行动快了一些,领先于行业罢了。

就像电容屏在十几年前是一个伟大的发明,现在也只是普普通通一块屏幕罢了。但荣耀却能一直在上面深挖做文章,从护眼优势到AI应用,都体现着一家科技公司的用心和真心,也让我更期待荣耀Magic V3的早日到来,希望到时候这款新品能够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