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孩子把上学当成一种苦差事?
都说日服领先一个版本……最近正好发现一篇近50年前的文章,或许有一定参考意义。
本文出自日本教职员组合(日教组)《教育新闻》1976年1月13日。《日本教育情况》1976年第五期将其翻译为中文并发表。本文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原标题:嫌恶学校、非法行为和自杀——不可告人数字在急剧累累增加
升学考试竞争的白热化和低年龄化,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各种各样的悲剧。
一、拒绝登校学生估计有三、四万人
嫌恶学校达到极点,就叫做“拒绝登校”或“恐惧学校”。即便没有那样严重,但是由于不愿意登校使母亲每天早晨为难的学生越来越多。
平井信义估计,以东京都为例,长期缺席生中60%为拒绝登校生,因此他估计“全国可能有三、四万名学生患拒绝登校病”(《嫌恶学校》日新报道出版部)。
上述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其中有不少还没有搞清楚。但是,以甲生来说,他虽然已是所谓东京一流高中学生,但有一年没有上学。
他正在住院治疗中,当采访新闻记者问时,他似乎埋头深思,但断断续续地说:学校师生之间关系,简直像有隔膜似的呀!我几乎没有跟教师谈过话呀!”“根本没有什么亲密朋友。固然有几个可以交往的好家伙,然而这些家伙学习都不错。我就有自卑感,因此……。”“因此就不愿登校,沾染了逃学习气。小学时成绩第一名,但升入高中后就降到中等以下。然而,大家都问‘你争得高分了吗’大家都是竞争对手,”“父母也不安地特别重视考试分数和名次。过分地干涉,我就放荡起来了!”
记者援用神经科医生所说的话:“嫌恶学校的学生是正常呢还是不这样的学生正常呢?我真确诊不了啊!”之后接着写了“学生们就是那样思考和忧愁”。
二、医生的心愿是欢乐的学校
担任治疗的一位医生,在日本广播协会电视节目“未来的记录——拒绝登校病”(1974年3月21日放映)中,谈到“如果登校学生和拒绝登校学生相比较时,拒绝登校学生是过敏的,可看到各种各种问题的学生。患喘息病学生,在外地治好病,返回原来学校,又旧病复发。这些学生生活场所像需要新鲜空气那样。同时它对其他正常的学生健康也有很好的作用——拒绝登校学生返回的学校,必须是不用再回来住院治疗也能享有欢乐的学校——这样学校对其他学生不也是很好吗?”他所说的话,现在还是记忆犹新。
三、违背章程堕落为不法的学生
不愿把自己关在学校范围,嫌恶学校的学生正在增加,成群结伙,或者孤零一个人,违章不法学生的增加和低年龄化,当前又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章程束缚下的“学习”生活中,这些学生对于用个人力量,或用集体力量来改造它之类的事儿毫无兴趣和信心。如吸过稀薄剂的学生所说的那样“如果吸了稀薄剂,就变得大胆”,“就有了一种什么都干得出来的冒险情绪了”。不法行为是规章制度所带来的矛盾,或者说是规章制度的“反作用”;但是,它本身只能起逃避现实的作用。
四、不应有的“少年自杀”
“濒于死亡线上的年轻人”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共同通讯社记者齐藤茂男,用各通讯分社收集的材料(从一九七五年一月到三月为止),向读者指出“很多学生为何不爱春季反而去死呢?”(小学生5名、初中生8名、高中以上学生27名,合计40名)并且,“从1974年以来的总人数初中和高中合计,实际上达到了九百五十三名。如果再加上1975年人数,则超过一千名,又根据上述1975年春季情况来估计,这个不可告人的数字有越来越增加的趋势”。(《人》杂志1975年7月号)
五、不可告人数字的背景
无论嫌恶学校,或不法行为、自杀,如此累累增加的“不可告人数字”,决不能全部都归咎于升学考试体制。谁又敢否定,这些不法行为恰恰反映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呢?如果否定自杀背后的社会环境,无疑是可笑。当然,嫌恶学校的成因,不能忽视家庭生活和父母的态度这一因素。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由于学校实行注入式教学,学生是靠成绩分数名次选尖子,从而使中小学生嫌恶学校、导至非法行为和被迫自杀,这对于和学生一起生活、要为他们的未来负责的教育人士来说,是绝对不能推卸的责任。
六、考试地狱逼人自杀
根据报纸的调查记载(从1972年到1974年6月),自杀不少是同升学考试和学校生活有关。并且有几名学生还明确指责过社会制度的缺陷,是为了表达抗议而自杀的。
1975年后的特点是后一种情况清声匿迹,让人注意到的自杀,好像全是些由于考试地狱而死亡的消息。也许只有升学考试的压迫,那种难以忍受的重担,对学生造成压力的同时,也很容易被人们误解,认为这些学生是些“懦弱的人”。
七、由于考试精神失常做非法行为
实际上,有人宁肯犯法也不入大学。有一名高中三年级学生认为“他不愿意升入大学,如果被警察抓去,就可以解决不升学问题”,因而把信号钢笔炸弹带到学校去,伤害了同班同学。(《朝日新闻》1975年2月2日)
其次,前年11月,计划劫持从千岁飞往羽田的全日航班机的却是“在准备考试学习疲倦了的高中生”。受审时,他首先供述了“监狱生活比考试轻松得多”,接着说“在10月考试中,数学、物理和化学成绩不好,因此,对12月的期末考试不安,不愿意参加考试。19日晚间也闷在屋里学习,但是要‘忽然在社会上令人震惊’,劫持飞机的念头掠过脑海,便用望远镜壳制造了炸弹”。(《每日新闻》1974年11月25日)
《朝日新闻》1974年11月24日报道了他“在班级里,最能专心学习,因此,无论父母、学校、同学都惊讶地说他做那样的事,连想都没有想到”。对于自杀的学生议论也基本如是,他们一定说“他居然会自杀啊,根本没有料想到。”
那些认真、老实、甚至学习成绩也并不坏的学生,的确,或许只能认为他们是由于精神失常,才会犯罪、非法行为和目不忍赌的自杀。但是,把学生逼到如此地步的今天教育,不认为失败,还认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