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在古巴农村和女人过夜,所见所闻真实感受令人长见识。
去了古巴,心里默默想,这不就是那个有点魔幻,有点现实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么?能来这儿走一遭,真是走运。
但这一次的冒险不止停留在首都哈瓦那的大街小巷,更随一位地道古巴女人,萨拉,深入了乡下!
告诉你,这乡下不得了,真正让我大开眼界。
想象一下,如果陶渊明还活着,他来到古巴的农村,保准能写出一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古巴特别版。
这里虽和我们同属社会主义兄弟连,可那生活方式,那经济制度,真是天壤之别!
这边的人,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一个月限量购物,每样东西都要本子记着呢!
你要是个外国人,在这里想买点什么,还不如登天容易呢。
说到古巴人真的是贫穷又乐观。
城里人如此,农村人更甚。好死不死,我还真有幸跑了一趟古巴乡下,我才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人间真情”。
农村的质朴,大自然的慷慨,真是让人心生感激。
这趟旅行的起点其实是在哈瓦那,救了个名叫萨拉的失足妹子。
萨拉不走寻常路,领我见识了古巴的农村生活。
她的姨妈家,第一次见面,互相有点生疏,几句话下来,多年不见的姨妈眼泪汪汪。
你知道吗,萨拉的妈妈,也就是姨妈的姐姐,竟是被自己丈夫饿死的!
我以前总觉得,现代社会想饿死一个人可不容易,谁知道古巴这地方不一样。
人穷到极点,但他们那乐天的生活态度,如果没有,早就消失在地球上了。
说到收入,古巴这地方,普通人工作一天才挣10元人民币,公务员豪华点,20元。
这点钱,对一家人来说,真是杯水车薪!
萨拉的妈妈就遇到了个好吃懒做的典型古巴男人,最后竟让她饿死。
而萨拉,为了逃离这种命运,带我躲到了她姨妈家。
她姨妈家人热情得很,非要留我过夜。
晚上,因为他们误会我和萨拉的关系,竟安排我们同睡一房间,那一晚,我激动得一夜未眠。
第二天,体验了一把仿佛穿越回了中国七八十年代的生活,那是一番怎样的见识和经历啊,我这辈子也不会忘。
姨妈热情洋溢地留我过夜,可姨妈在晚餐的准备上有点掉链子。
场面一度尴尬到,姨妈偷偷派出姨夫去山林里打猎,期望能弄点野味回来凑合这一顿。
时间一点点过去,眼看着夕阳都快要退场,姨夫才委屈巴巴地带着几只不知名的小野鸟回来,那表情,仿佛是刚被逼签了生平最不利合同!
好心的萨拉见状,赶紧来安慰场面:“没关系的,姨妈,真的,是我们突然造访,才让你们手忙脚乱的。”
可她的话还没落地,姨妈的眼神已经在空中打了几个转,显然不买账,她的眼里写满了“客气什么,都是一家人”!
晚上,可能觉得有必要给我一个交代,姨妈让萨拉来向我解释这晚饭的简陋。
萨拉边说边在找借口,但其实晚饭吃得还算丰盛!多亏了我从船上带下来的那些肉和水果,尤其是那包救命的大米,竟然让我们这顿饭没有太过凄惨。
古巴的农村夜晚静得出奇
安静到连我们说话的声音都能在山谷中回荡好几遍。晚饭开始后,我注意到姨妈的孩子们个个都是有教养的模样,看见客人没动筷子,是坚决不先开吃。
为了让气氛不那么拘束,我赶紧夹起肉来,示意大家不用客气。
姨妈的七个孩子看见我的动作,这才像释放了什么似的,开始大口吃肉!
看他们那吃相,好久没见过肉了,我故意吃得很快,声称自己已经饱了,便提前离开了餐桌,给他们留下更多的空间去享受。
饭后的古巴村夜,夜风凉爽,四周静悄悄的,只有我们偶尔的谈话声。我在院子里走走停停,感受这份难得的清静。
萨拉吃过饭找到我,笑着问:“这边的环境习惯吗?你不是也在农村长大的嘛。”
我点头,“确实,我喜欢这种安静。这里的空气,这里的夜晚,感觉都能洗涤心灵。”
她拉起我的手,笑容满面。
这一幕恰好被姨妈看见,她脸一红,匆匆退回屋里,去把这突如其来的‘插曲’分享给了家里的每一个人,从此之后,家里人就再也没有露面。
直到晚上九点多,姨妈才重新出现,对萨拉说:“今晚你们就睡侧卧室吧,那儿干净又安静,希望你们有个好梦。”
然后她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好像整个晚上的安排都已经被她精心预设。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当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侧卧室时,发现那间房里竟只有一张床。
这下好了,这一夜,似乎注定要不同寻常了。
一张床,两个成年人,简直是考验两个陌生人间的界限!萨拉却无动于衷,她走到床边,随手整理了一下床铺,然后就自己钻到角落里,一声不吭。
我在那儿坐着,盯着那个太阳能灯,时亮时暗的,心想着这节能环保得有点过头了!
房间简朴得就像是直接从上个世纪跑来的,如果不是怕野外的夜里有什么不请自来的小动物,我真想直接搬到地板上去。
毕竟,谁喜欢半夜里突然有什么冷滑的东西爬过自己?
无奈之下,我决定还是和萨拉挤挤吧。
这就成了我在古巴的“第一次”——和一个古巴女人同床共枕的经历。
我躺在外头,萨拉躺在里面,周围漆黑一片,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我躺那儿硬邦邦的,一动不敢动,因为这儿的夜,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对面屋子里传来的姨夫的呼噜声,倒是在这寂静的夜里带来了些许生活气息。
躺在那张床上,感觉自己像个装饰品,摆设一般。想着萨拉之前的经历,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只希望天快亮,结束这无尽的夜晚。
可能是走累了,我终于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
晨光破晓,我被外头牛脖子上的铃铛声吵醒。
四处望望,萨拉已经不在身边了。
我赶紧起床,只见一个姨夫正牵着牛出去干活,另两个则在忙着处理一头乳猪。
萨拉见我醒了,过来兴奋地告诉我:“姨妈今天要请你吃烤乳猪,一大早她就跑到村上买了一头回来,咱们中午就有得大餐啦!”
那一刻,我看着姨妈那乐呵呵的样子,心里感动得一塌糊涂。
想到他们家平时连肉都舍不得吃,姨妈昨晚还说孩子们都忘了肉味儿是啥了。
今天,为了招待我,姨妈竟大方地准备了这顿丰盛的午餐。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姨妈说:“真的太让你们费心了。”萨拉帮我翻译,并替我向姨妈表达了感谢。
心里过意不去,我趁他们忙碌时,拉着萨拉去村子里转转,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市场或店铺,买点东西回报他们的好意。
萨拉很理解我的意图,便领着我离开了家门。
随着她步入村头,我开始真正体会到这里的农村生活——简朴真实,远离尘嚣。
这一切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如果不是亲自踏足这片土地,我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古巴乡村的魅力艰辛。
一大早,萨拉把我带到了她家村子里,这村子真有点“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只不过这桥和水还得自己脑补一下。
房子不多,人家更是稀罕,一望无际的绿油油,早晨的空气里夹杂着新鲜的泥土味,一丝丝草的香气。
四处都是绿得发亮的植被,我以为这里种的是蔬菜之类的日常食材。
正当我准备开口问萨拉,她就像打开了知识宝典一样告诉我,这些其实是烟草,专门用来生产雪茄的。
一听这话,我那叫一个激动啊!因为一直以来我对古巴的雪茄特别感兴趣,毕竟这里的卡斯特罗雪茄、切科夫斯雪茄可都是举世闻名的。
之前在哈瓦那,我只见过成品的雪茄,从来没见过雪茄的烟叶原材料。
好奇心驱使我赶紧蹦跳到田间,想看个究竟?
才发现这烟叶长得和我家乡的一模一样。这下好了!心里就犯嘀咕了:这烟叶长得一样,那他们的雪茄是怎么制成的呢?
萨拉见我好奇,就带我去了一间茅草屋。
我还在瞎想,昨晚她没睡好,是不是要带我去茅草屋补个觉?
结果一进屋,发现屋子里挂满了烟叶,和我在国内见到的用烘烤房烘烤的方式大不相同,人家这里是茅草屋自然晾晒的。
古巴这里并不热,我就纳闷了,这烟叶怎么就能烤成深黄色呢?
萨拉解释说,这得益于日月精华的长时间熏陶,自然晾干就行。
我听了差点没拍大腿,原来制雪茄还有这么一套学问。
对雪茄制作过程的好奇还没解,萨拉答应回家后让姨夫亲自给我演示一番。
带着这份好奇,我们继续游走在村子里,期待能找到一个小卖部或者小店铺。途中经过一户人家,院子里一派热闹景象,有几个村民正忙个不停。
好奇害死猫,但我还是忍不住凑过去。只见他们正在用一台看似古老的机器,由一匹马带动,把甘蔗一根根塞进去压榨,出来的是新鲜的甘蔗汁。
萨拉看我一脸懵,赶紧科普:“嗯,是在提炼蔗糖呢,这蔗糖是要用来生产的。”
古巴的蔗糖不仅是家常便饭,更是国家的大产业,大部分经济收入都是蔗糖撑起来的。
国家对蔗糖的出口控制得很严,甚至街头都不允许随便卖蔗糖。
村里的农民种的蔗糖,国家也要定期来检查,一旦收获季节到了,国家就得派人来收走。
当萨向我吐槽这里的蔗糖经济怎么被古巴玩弄于股掌之间。她说总是用抠门儿的价格买下村里的蔗糖,然后兜个圈子卖到中国去,价钱翻几番。听她这么一说,我终于明白哈瓦那的加糖饮料为什么贵得像珠宝。
站在家院子门口,刚想拿出手机拍张照留念,一位本地大哥严肃地走过来,警告道:“你们在这儿干嘛?别乱拍照。” 哎呀,一向热情的古巴人居然阻止我拍照,这事儿肯定不简单!
萨拉帮我搞定了场面,我这才明白原因,他们才稍稍放下戒心,甚至主动端出了蔗糖汁给我尝。这一刻,我体会到了那热情如火的古巴款待。
当然,他们对美国人就没这么热情了,我上船前还被特别提醒过,千万别跟古巴人聊起美国的任何事,否则好心情都没了。
除了这些,还有意外的收获——咖啡!
看到野生咖啡树时,我差点冲动想爬上去摘几个。萨拉连忙阻止,“别那么麻烦,回去和姨妈说,她家有的是。”
在一个村民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一个开着门的小店。店里东西寥寥无几,就连肉都只剩下最后几块,零食包装上都落满了灰尘。
为了表达对姨妈家的感激,我把店里几乎所有东西都买了下来,连那几包积满灰尘的卫生巾都没有放过!
店主见我买了那么多,笑着说:“哟,朋友,你可能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大的顾客了。你是哪里人呢?”
这位还能蹦出几句英语,真是让人惊喜。
当我告诉他我是中国人时,他兴奋地说:“这辈子没白活,竟然能在这个偏远的村子见到中国人!你是第一个到我们村的中国人,非常欢迎!”
他激动得马上给家里打电话,说要让家人也来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是的,古巴人的热情,有时候让你哭笑不得。对我们中国人真的特别友好。
买完东西,老板知道我们是来找姨妈的,坚持要开马车送我们回去。还专门让老伴带了些咖啡豆,作为礼物送到姨妈家。
就这样,带着一车的杂货,满满的人情味,我们在萨拉的陪伴下,回到了姨妈的家,继续我们的古巴农村之旅。
回到姨妈家,姨夫已经在忙着烤乳猪,整个场面弥漫着乡村的热闹气息。
看到这,那位老板兴奋地夸赞姨夫,“你这待客之道,真是学习的楷模!”
俩人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寒暄。
老板还没待太久就要告辞,可姨妈坚持要留他们共进午餐。
说起咖啡豆,我之前一直对它很好奇。
萨拉知道后,特意向姨妈打听家里是否有新鲜的咖啡豆。
姨妈家暂时没有,但姨夫立刻提出带我上山去采摘。
这是一次真正的眼界开阔之旅,原来咖啡豆长这样!
带着新鲜摘的咖啡豆回来时,姨妈正在煮咖啡,浓香扑鼻。
她看见我回来,立刻热情地让我过去看看她如何煮咖啡,还打算亲自做一些给我带回去。
当天下午,我们原本打算找姨夫帮忙,却发现他还在田里忙着。萨拉和我半开玩笑地去田里找他,结果看到他还在那边劳作。
我提出想试试犁地,姨夫竟真把犁头一扔给我,说:“来,试试看。”
我可不是吓大的,虽然城里人一枚,但这手艺还真没丢!
我一展身手,让姨夫也不得不刮目相看。谁说城里人就不会插秧?
我们把姨夫从田里叫回来吃饭,但这顿饭之前,还有更重要的事——另一个姨夫教我如何烤乳猪。
古巴的乳猪跟别的地方不一样,用柴火慢慢烤,肚子里塞满了香料大米,烤出来的味道简直好极了!
坐在火旁,看着乳猪慢慢变得金黄,那香味几乎让人忘了回去的路。
这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古巴农村的热情乐观,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
真是来对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比任何豪华旅行都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