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董宇辉与李娟访谈疑似不同频,李娟七次试图结束访谈?

发布时间:
2024-08-24 16:01
阅读量:
41

这是一场真文化与假文化的比较。

李娟真的好真实,真实而诚恳。

这个访谈,让我察觉了一些董宇辉爆火以及他和东方甄选俞敏洪之间发生的一连窜事情的原因。

人际关系上有一个三角模型:受害者——施害者——拯救者。可以在一个人身上转换,也可以是不同人之间的角色承担。

在看二人访谈之时,董宇辉作为访谈人没有主要倾听嘉宾的发言,而是多次打断李娟的谈话而开始了自己的倾诉。

我在他侃侃而谈曾经的艰难和不易的时候,感觉非常熟悉。这正是我在心理咨询室里和来访者会谈时会发生的场景。

我的来访者他们会讲述自己“很难、受害”的经历。这种受害的经历可能来自于某个人,某个群体,或者某个环境,因而这个情境下,来访者在倾诉的当下是处于“受害者”的位置,而那个令他不好过的人或者环境就是“施害者”,听的人就很容易来到“拯救者”的位置。这样三角模式就形成了。

我的来访者在倾诉以往经历,如果他处在受害者的情境中,他必定向我传达了某个施害者的存在,同时他也必定期待心理咨询师为那个拯救者。我是拒绝的。

回到董宇辉这次访谈,我发现他很擅长讲述自己曾经的不容易,是如何从一个农村普通家庭子弟通过求学,通过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来获得成功,因为如果不努力就很会如何悲惨。这令我很容易联想到了“受害者——施害者——拯救者”三角模式。

董宇辉在对外传达的信息其实就是一个受害者的形象,这场访谈中,他巧妙地将施害者设置为他的成长环境,作为农家子弟,不得不忍受痛苦,这个当下,他是“受害者”,环境就是“施害者”。拯救者是谁呢,自然是在观看直播地观众。很多共情性高的观众会不由自主进入到拯救者角色,对他充满心疼,并且基于他良好的口才,对他也满是欣赏,于此催生所谓的“丈母娘们”。我个人觉得他的受众倒不一定低文化素质的人,只不过比较有圣母心而已。

由此,我想我能够理解他为何能爆火,以及为何与东方甄选最后分离。因为他确实无意识地将自己架构为一个“受害者”的形象,而俞敏洪和孙东旭是当然的施害者,从而唤起了粉丝的拯救者情结,完成了一个三角戏剧模型,一场声势浩大的网络大戏。

我猜测董宇辉本人并不知道他自己无意识导演了一场大戏,要不然不会如此坦然接受东方甄选与与辉同行的切割。

并在和李娟的访谈中再次重演了他的三角戏剧,不过这次施害者变成了李娟。李娟这两天被一些粉丝网暴,因为有人认为她不会说话或者不想来做访谈那就不要来好了,害的董宇辉没有做好访谈。由此可见董宇辉无意识导演三角戏剧的能力。

俞敏洪壮士断腕,退出“施害者”角色,离开了这场三角戏剧,祝愿他和东方甄选越来越好。施害者的离开,令到董宇辉受害者的角色难以维持,这样一大批丈母娘(拯救者)也将不复存在,所以董宇辉如果想维持这批“拯救者”粉丝,必定需要不断寻找“施害者”角色,如同最早是俞敏洪,这次是李娟,不知道下次是谁。

如果对“施害者——受害者——拯救者”感兴趣,建议去看一部电影《恐怖游轮》。这部电影充分演示了美国心理学家Karpman卡普曼提出的理论:卡普曼三角形。Victim受害者-rescuer拯救者-Persecutor迫害者,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一个三角戏剧。

李娟说话好有趣,粉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