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跨越阶层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发布时间:
2024-08-24 01:26
阅读量:
15

出身小县城,无倾城相貌,无世袭资产,靠高考600分的一般偏上的智力,在北京工作10年。然而,比起拼爹,我越来越发觉,在这个充满机会的时代,要跨越阶级最大的障碍,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原生家庭的生活习惯。

我的父母在县城有宅基地,工人后来下岗做小生意,也算是小康家庭。我记忆里,自己父母包括身边有孩子的叔叔阿姨,每天的日程就是吃饭,一动不动的坐沙发看电视剧,睡午觉,聚在一起打牌,也没有专门的体育爱好,就是饭后遛遛弯,父母实诚不会有目的性的去饭局交际,从不读书,有什么事情都喜欢用找关系来解决,看重眼前利益不会布局,因为当时就业率高,让学理科擅长数学的我报了英语作为大学专业,放弃了当时没听说过的交叉学科信息教育专业。

现在,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我,慢慢的能看清了一些事情,有一次回老家我捧一本书在客厅看,却被母亲说成,怎么越大越成书呆子了。我慢慢的发现,我需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很难适应拓展人脉的社交,从零开始培养体育习惯,更可怕的是,这些阅读和提高自我的事情,都无比的消耗自己,我内心是渴望别吃饭边刷剧,不要让我思考,沉浸在各种电视节目里;内心渴望躺平,没有运动习惯的我健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渴望不工作;用一个词总结,“混吃等死”就是我生理内心渴望的。

然而真正帮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家庭是怎样的呢,答案有很多种,可以像谷爱凌家庭或三迁的孟母一样狼性,辛勤耕耘,坦然收获(当然取得收获的重要前提还有父母对孩子天赋的判断、家庭可提供资源的配置取舍,此文单论习惯,这些再另论);好习惯的家庭也可以如最勤劳的农民,日当午下滴汗劳作;也可如出世的闲淡教师,沉迷阅读,不问交际,但日日追寻更深远的知识;也可如归隐的艺术家,每日在大自然中汲取灵感不断创作。这些家庭不一而足,但有一个共同点,为了自己的目标每日不辞辛苦的付出行动。

而大部分小县城家庭,含辛茹苦供出大学生,实则他们自己的生活毫无规划,每日在吃喝拉撒、电视剧和走亲戚中浑然度日。美其名曰淡然处世,实则好吃懒做,他们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然而殊不知,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他们的生活习惯,注定了这个家族无法卓越的结局。

现在很多教人如何自律自控的媒体和书籍,然而我切身体会了改变自己有多难,相信如果有人去问谷爱凌,你为什么能做到如此自律?我相信她心里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的,因为她从一出生就是这样啊!母亲本身就是爱折腾的人,学生物去读了MBA后转投行,对谷爱凌来说,从小的像母亲一样日程满满的生活,就如你我天天花几个小时刷视频一样,自然而习以为常,生活之于她,只有这种勤劳训练学习的可能性,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她不会去想什么时候能让我休息休息刷刷手机看看电视剧,因为她没见过。从心理学的角度,孩子长大离开父母之后,最让他们内心感到舒适natural的生活,便是童年时期耳濡目染的生活方式。

我想也许是因为这样,有的贫困家庭无法出头,有的富豪富不过三代,也有的富豪后代青出于蓝,中国自古倡导勤劳美德,放之现在,这种劳动不仅是指体力上的,更指脑力上的读书和创造。然而有多少中国人是赚了一笔后,就咸鱼躺平。当然这里讲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如果没有孩子,躺平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有孩子,希望给他养成良好的习惯,那父母便是应当以身作则的。但是从长远来看,中国这种暴发户的心态也会越来越少,慢慢的像欧洲一样,无论穷富,都会自律的生活,不仅仅是工作,更是追求运动艺术。

当然本文只是论述原生家庭生活习惯对于孩子成年后生活的影响,对于我们已经成年的自己,能做的只能是去超越自己,虽然比好习惯家庭长大的同龄人要慢要晚要难,但也要如阿甘一般不断前行。对于已为人父母的朋友,你们如果意识到家庭习惯的重要性,去践行,我相信你的孩子会非常卓越,且比你更卓越,这比盲目的去报各种补习班,要有用千百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