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榜案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4-08-19 02:42
阅读量:
13

那些江南大儒应该好好感谢一下朱元璋,如果照他们那么玩下去,唯一的结果就是,一群考不上进士的北方汉人豪强,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养马,练武,训练家丁上。见面之后,除了女人就是聊铠甲,聊武器,聊军事战术。这个情况就很像五代时期幽云十六州地区的汉人豪强,没听说过秦皇汉武,但是对于各种军阵,以及作战经验了如指掌。

这些汉人世侯崛起之后可不会像蒙古女真那么好说话,他们会把江南屠成白地,把所有女人和财宝全部带走。当然,历史也不会指责他们,因为他们首先不会记载这事,然后他们会写统一了江南。

南北榜案,只能说有些人贪婪的程度简直是匪夷所思。

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上来说,南宋故地出身的官员,在当时的明朝政府里,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因为,朱元璋定王业在金陵,当地大量的精英加入了起兵初期的朱元璋,比如刘基。这些人是他的根基,他要重点倚重的对象。

从朱元璋让全是南方出身的官员作为主考官,就已经看出朱元璋对他们的信任了。

朱元璋要的是,你们这些人多选一点南方出身的官员完全没问题,但是必须给北方留名额。这就如同外出去吃饭谈生意,你不能直接抱着盘子吃。

但是朱元璋做梦也没想到,居然真有人聚餐时敢把盘子直接就抱着啃,一点汤都不打算给别人留。这些人吃相太难看了,录的全是南方出身的人。

事情出了之后,朱元璋不高兴是肯定的,因为当时明朝已经统治北方近30年了,结果北方在辽北宋金元时期大儒频出,比如郝经,杨果,刘秉忠,耶律楚才等。经过明朝近三十年的统治,却来了一个剃头。

当然朱元璋决定还是给一次机会,让南方出身的官员重新阅卷。潜台词就是,别学地下交通站里的贾贵整天吃独食,学学黄金标。

结果,这帮人又给朱元璋一个大嘴巴,他们告诉朱元璋,北方人脑子不行考试比不过南方。现在还有人论证,说什么北方经济不行,所以考试比不过南方。

这一下北方官员和士子全怒了,要求朱元璋给个说法。

朱元璋也感觉自己是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自己被当众抽脸了。

朱元璋难得临死前脾气稍微好点,洪武31年他就死了,结果这么一帮吃独食的把朱元璋的火给拱起来了。

朱元璋:这是给脸不要脸啊。本来你们蛇鼠一窝,上下勾结,我就没细追究,结果关键时刻连口汤都没留下,这么喜欢吃独食吗?

很多人对科举制度有个误解,觉得什么人都可以考。这是完全错误的。能参加科举考试的,那都是有点背景的,尤其强大的家族背景。每一个能到南京参加考试的士子,背后都是庞大的关系网。科举制就是用无用的道德文章,把有钱,有关系的人筛选出来,然后进行利益分配。

文章好坏有标准吗?说你好,你就是好,说你不行,你就是不行,这玩意根本没标准。朱元璋很清楚,能有本事来南京考试的,那在当地都是大家族推出来的代表人。这样人的必须给有交代。

所以,最后朱元璋直接宣布,录取的全是北方人。那几个主持考试的考官,统统都是反贼。

假设,如果朱元璋默认了这次事件,给北方来一个剃头会怎么样呢?

要知道,这一年是洪武30年,再过一年洪武31年,朱元璋就驾崩了。继位的就是朱允炆。本来就亲江南的朱允炆,马上要做的就是削藩。

那朱棣恐怕就乐了。

历史上朱棣造反,因为法统问题,一直被诟病。这就是科举制的厉害之处,让朱棣无法获得大量士子的公开支持。可是,如果北方的士子愿意集体给朱棣背书的话,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也许就会看到这么一个神奇的事情,朱棣在燕王府睡觉的时候,突然进来一帮人,不由分说,把一件黄袍披在了朱棣身上,这帮人跪下要求朱棣立刻登基称帝。

当然,朱棣大呼,你们做什么,实际上心里乐开花了,他看到,这其中有一大堆他一直拉拢的北方士子。

在勉为其难之下,朱棣虽然没同意登基,但是决定为国靖难,清君侧,讨一个公道。这时候有个读书人把一个檄文摆到了朱棣面前,朱棣看了看这个自己和一帮人精心推敲出来的檄文,然后郑重盖了一下章,然后命令分发出去。

檄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两个,一个是痛斥有奸臣离间皇室关系。另一个,就是有奸臣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只以地域取士。所以要清君侧。

战争结果想都不用想,朱棣可以牢固控制北方。

历史上因为没有士绅的支持,朱棣无法控制占领区,但是有了士绅支持就不一样了。当地的地主都是朱棣的铁杆支持者。朱棣可以轻松获得粮食和兵员补充。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要是攻入南京,那些南京的大儒们恐怕就要好好喝一壶了。几乎都给享受一边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待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