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古代穷人可以不守妇道?
那我讲个真实的古代底层女人,她生命力极其旺盛,别说不守妇道,把宗族都折腾得哇哇叫,一生结婚三次,始终是紧握财权的大家长。
她是清朝人,姓杨,杨女士,在遂宁城中,和丈夫一起经营米粮小生意。
底层,但生活美滋滋,能让一般人眼馋。
不久后,丈夫去世,杨女士迅速与丈夫的堂兄结婚。这位堂兄,应当是杨女士精挑细选过的,因为生意的经营权,依然保留在她手中。
丈夫二号也没有帮助杨女士生育。杨女士抱养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嗣子。
读者要问,清朝讲究传香火,养嗣子就行了,又抱养一个女儿,不是浪费大米饭吗?
这是杨女士的计策呀!
儿女长大后,杨女士给女儿招了个赘婿,跟嗣子一起干活儿。
嗣子多了个竞争对手。杨女士的暗示很明显——如果你不行,我就让我女儿和女婿接班。
明白了吧,杨女士和嗣子的财产矛盾,转移成了赘婿和嗣子的继承权矛盾。
嗣子和赘婿,辛苦地互相竞争,让杨女士挑选。
没成想,竞争好多年后,丈夫二号也去世,这时候,杨女士六十多岁了。
按理说,杨女士该当着宗族的面,正式确立继承人,从此退居二线。
结果,嗣子赘婿互掐的好多年间,杨女士早已把生意把持得水泼不入,根本不是俩小辈能抗衡的。
这俩人,她一个没留,给了赘婿三万钱,嗣子二万二千钱,全打发回本家。
这钱就是遣散费,工钱。
合着二位爷这些年勾心斗角,全白费,人家杨女士拿他俩当雇工。
宗族?面对商场打滚几十年,人脉手段一样不缺的杨女士,干瞪眼,拦不住。
杨女士宣布:我得坐产招夫!
六十三岁这一年,她招赘一位铜匠上门,自己呢,继续经营她的米粮生意。
这很像皇帝的手段:先利用两派党争,皇权坐大,再把两派权臣都清洗掉,换上新人。新人没根基嘛,皇权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底层女性,也从不缺乏无师自通的领导者。
有人的天赋点就点在这,即使性别压迫极为恶劣,夫权族权极为发达,也挡不住她在底层的丛林社会,步步为营打出自己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