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农村三伏天,没有电扇和空调,是怎么熬过炎热的?

发布时间:
2024-08-07 11:13
阅读量:
15

因为“小时候”比现在凉快,任何事物不能脱离大数据,看看官方中国天气网和国家气候中心的历年气候图就知道了。

数据来源:大数据看中国71年气温变化历程 这些地方变暖最明显

注意:展示的数据为每年各地的年平均气温相对于当地1981年至2010年平均气温的偏差,蓝色表示距平值为负,越偏蓝说明当年越偏冷;红色表示距平值为正,越偏红说明当年越偏暖。

接下来是重点的三年:

继续:

十年:

粉碎乱象,继续:

印象里97年在葫芦岛实验一小读书,那时候父母颇为忙碌,顾不上照顾我和妹妹。

我上小学,父母顾及我有时候需要零花钱,便时不时给我个2元、5元的,炎炎夏日很喜欢几毛钱一袋的冰袋,有透明的白,也有五彩斑斓的——那时候父母说这些都是带有色素的,不如喝凉开水,然而炎炎夏日顾不得那么多,于是有时候买几串酸辣豆腐皮,再买几袋冻的梆梆硬的冰袋,算上盛夏街头老太太卖的的“上当冰棍”,也不过1元钱。

98年洪水的那个夏天。

彼时家里公司因为做生意,照顾客户,在门脸儿张贴宣传“冷气开放”,于是买了第一台2匹还是多少的立式空调,我也忘记是澳柯玛还是奥克斯的空调了,那时候总是疯玩,偶尔会去工商银行或者中国银行蹭免费的饮水机冷水:

继续:

家中换了一台好像是新飞的冰箱。

刚上初中的夏天,那时候街面上流行真维斯,以纯,还有佐丹奴,父母那时候寻思让我穿的潮流一些,于是总是会给我买一些这些牌子的衣服。

高一,印象里这个夏天特别热。

彼时在太阳下,天灵盖会冒烟,暑假代表高中学校跟孟祥瑞、韩一鸣和李一君等去清华夏令营,住在亚运村附近,游览了什么科技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故宫什么什么的,然后传说农大的食堂最好吃,校长临时起意带我们去吃,那时候清华的食堂餐饮一般,但是米饭要钱。回去后高中校长决定效仿清华,食堂米饭由免费改成3毛钱4两。

陪父亲在北京亦庄购入一台S80L,记得北京出租车空调开的特别凉。

大学的东三省发大水,气候异常。

按:因2022和2023的数据,中国气象网和国家气候中心还没提供,因而此处暂无。

然而如果将眼界从中国看向全球,则另有一番滋味。

今年3月,中国气象局发布(《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速读-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全面反映中国在全球气温和降水、大气环流系统、海温、积雪和海冰监测等方面情况。《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大部陆地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大部分海域海表温度接近常年或偏高,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偏低。北极和南极海冰范围均较常年偏小。2022年,全球大部陆地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其中,亚洲北部、中亚、西亚东部、欧洲北部和西部、格陵兰大部等地偏高1摄氏度以上。全球年平均陆地气温较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偏高1.67摄氏度,为1850年以来第四高。全球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但空间分布差异大,东亚东北部、南亚西部、西亚东部和西南部、非洲东北部和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偏多五成以上。

来看1850-2022年全球年平均陆地气温距平历年变化图,或许对全球气温的攀升有个直观了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