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女兵马卡洛娃干了什么,克格勃为什么要花整整30年抓她?

发布时间:
2024-08-01 08:47
阅读量:
23

马卡洛娃白天抱着机枪突突苏联游击队员,晚上就和妓女一起跟德国军官鬼混。3年时间,屠杀了1500人,后因性病意外逃过一劫,被苏联克格勃穷追不舍30年才落入法网。

令人无语的是,被抓后她并不认为自己有罪,还要求法院判她3年以下的缓刑。她的理由很充分,认为任何正常人在自己面临的境地下(被德军俘虏),也只有叛变投敌。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苏联法院最后又会判下怎么的刑罚?

马卡洛娃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家里排行老大,读完中学后,本想到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找份工作,再找个白马王子,过上没羞没躁的幸福生活。

谁知道二战突然爆发,该死的德国人像疯了一样扩张,很快就打到了苏联的国境线上,苏德战争爆发。

战争一开始苏联被德国暴揍,前线伤亡很大。没有办法,苏联只有动员全国的力量,号召女人上战场。因此,80万苏联女兵经过训练后走上了前线,马卡洛娃就是其中的一员。

不同于其它女兵,马卡洛娃此时的梦想是机枪手。靠着出色的体能和射击技巧,她也如愿当上了女人很少胜任的机枪手(后坐力太大)。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她的机枪最终却变成了屠杀自己人的利器。

1941年,马卡洛娃跟随部队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结果刚到前线,就遇到苏军的大溃败。

她一枪都没来得及发,就跟着漫山遍野的逃兵逃亡,最终还是逃不过被俘虏的命运。此战有67万苏军士兵被俘,而马卡洛娃此时刚刚20岁。

德国的战俘营堪称地狱,更别提被俘虏的苏联女兵。这些女兵不仅要忍受饥饿和寒冷,还要被各种侮辱,简直生不如死。

可苏联女兵不愧是铁娘子,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坚韧不屈,哪怕被处死也不背叛投敌。

马卡洛娃是个例外。

拥有大好青春年华的她并不愿意就此死去,在一次例行的问话中,德军军官问她:“想死,还是想活?”

本以为又是千篇一律的回答,谁知马卡洛娃给了不同的答案:“我想活!”

好不容易听到一个服软的,德军自然要好好利用。他们把马卡洛娃带到了一个单人间,屋内有暖气,伙食也和德国军官一样,过上了“人上人”的生活。

不过,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活命”的代价,往往超出想象。

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德军找来了马卡洛娃以前使用过的一样型号机枪,让她用机枪处决自己的同胞。

德国军官告诉她:要么做德国人的朋友,要么做德国人的敌人。要么你死,要么你的同胞们死。

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马卡洛娃经过一番天人交战,最终选择了用同胞的鲜血浇灌自己的生命。

第一次行刑时,马卡洛娃喝了很多酒。十几个苏联士兵被绑住跪在地上,对马卡洛娃破口大骂。她的手颤动不已,在德国军官的命令下,闭着眼开了枪。

这次行刑并不顺利,马卡洛娃手太抖,导致很多子弹打空。这次行刑也很顺利,在机枪强大的火力下,即便空了很多子弹,依旧打死了在场的苏联战俘,不少还被打得血肉模糊。

马卡洛娃回去后,又哭又吐,整个人像被扔进滚筒洗衣机一样,感觉整个世界都在颠倒旋转。这个时候,她的良知还未泯灭。

然而,坚持是痛苦的,堕落却是一件迅速且“快乐”的事情。没多久,马卡洛娃就习惯了向同胞开枪。她自己安慰自己,行刑只是我赖以生存的工作,我是被逼的,罪恶不在我。

为了更好的生活和麻醉自己,她白天按照德军要求突突苏联游击队员,晚上就喝得酩酊大醉,陪着妓女一起和德国军官胡天胡地。

1941-1943年,这样的生活维持了3年,马卡洛娃变成了无情的杀人机器。她一共处决了1500名苏联同胞,包括苏联游击队员、家属、老人和小孩...

战俘营里的苏联人称呼她为“女屠夫”“刽子手”,名声甚至传到了外面,让当地的苏联游击队员恨得牙痒痒,恨不得生啖其肉,饮其血,抽其筋,挫骨扬灰。

的确,古往今来,叛徒比敌人更可恨!

1943年夏天,苏联反攻德国,大军开进了布良斯科地区。这个地区,正是马卡洛娃的战俘营所在地。战俘营被解放后,不少德国士兵和叛徒被愤怒的战俘打死,但没人找到马卡洛娃。

实际上,只能说马卡洛娃运气太好。因为常年滥交,她患上了性病,被德国军官送到一个偏僻的医院治疗。等苏军按图索骥找到这个医院时,马卡洛娃早已收到消息,逃之夭夭。

当时苏联和德国的战争还在继续,苏军没有精力来大范围搜索,让马卡洛娃逃过一劫。

这一逃,就是整整30年。没人知道马卡洛娃去了哪里,但苏联克格勃依旧未放弃。他们认为,让这样一个杀人如麻的叛徒逍遥法外,是对苏联和他们克格勃的侮辱。

因此,这30年里,克格勃一直在明朝暗访,找到了250名与马卡洛娃名字相同、年龄相仿的女人。很明显,这位特殊的女逃犯改名了。茫茫人海中,很难再凭名字找到她。

转机来自于一次海关例行检查。

1976年,一名姓帕尔费诺夫的军官出国旅行,海关人员检查他的签证资料时,发现他的亲属都姓帕尔费诺夫,唯独妻子叫金斯堡,而资料上显示,这位金斯堡的曾用名正是马卡洛娃。

这个异常上报给了克格勃,克格勃本来已经不抱希望,只是例行派遣人员去调查,却没想真有蹊跷。

经过调查,克格勃发现金斯堡是一位50多岁的大婶,住在白俄罗斯一个名为列别尔的小城里。

她与那位军官相识于战区医院,十分靠近当初马卡洛娃逃亡的地区,而且容貌上也看得出当年的影子。

未免抓错,克格勃找来当初见过马卡洛娃的幸存者,悄悄去辨认,没想到结果还真是她。克格勃立马实施抓捕,最开始马卡洛娃还想否认,可在人证面前,也只能无奈承认。

而她的军官丈夫,没想到自己的妻子竟是杀人如麻的刽子手和背叛者,一夜之间白了头。

马卡洛娃被捕后,对自己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但她认为,她是迫不得已的。她是行刑的刽子手,但刽子手只是一个为求活命的职业,并无什么大罪。

她在法院上慷慨陈词,希望法官考虑她的情况,酌情量刑,最好判个3年以下的缓刑就把她给放了。同时,她也深切认识到,即便法院真把她放了,她又得背井离乡,隐姓埋名过完下半辈子。

当然,这一切不过是她的痴心妄想而已。如果换做美国,在陪审员制度下,说不定真有人被她的理由打动,判她无罪。但她是在苏联,是用劳动者打造的钢铁,和革命者的鲜血,合并而成的苏联。

苏联法院毫不留情,判其死刑,于1978年8月11日执行枪决。马卡洛娃是苏联处理的最后一件二战叛国者要案,也是唯一涉及女性死刑的案件。在此之前,苏联从未有过对女犯 执行枪决的先例。可见,苏联人民有多恨她。

最后聊一聊马卡洛娃叛国投敌的狡辩之言。我认为,按照人性来讲,她的选择是人之常情。但是,“人之常情”并不一定代表正确。

人性往往是两面的,既有光辉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马卡洛娃就被人性黑暗的一面所吞噬,并且越陷越深。这从她毫不手软地杀人,还与德国军官胡天胡地就可以看出。

只有那些舍生取义的,那些“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的革命热血,才是我们超越人性和自我的追求。而与浑浊世道同流合污,为了自己的生命或者荣华富贵出卖国家和同胞的行为,不过是自欺欺人,无论有再多理由都不能原谅。

毕竟,除了那些长眠于地底的受害人,没有人有资格去原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