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真的不用微信吗?
我长居内地,不用不行。 但如果住在香港,偶尔回内地,那微信在香港几乎没有用,我有的选择也不会去用。 原因主要有三: 一,个人信息安全度低,隐私没有保障。 二,香港人之间通信根本不用微信。 三,与外国人通信根本不用微信。 微信是个内地专供的产物,没有国际使用价值,就算有,估计也没人敢用,管制的东西太多了,还有它很多功能比如支付,香港人也不会去用。 支付记录是个人隐私,个人的行动轨迹也是个人隐私,使用者相…
如果美国电影《内战》中被杀的香港人说自己是新加坡人,是不是就不会被杀?
唯一可能不被杀的回答,就是直接说自己是中国人,中国政府雇员,中国是整个黄皮人种区里唯一能让别人畏惧和收敛的存在,如果这你都会被杀,那回答其他的也没用。 这不是我在大吹大擂,早些年拉美这边的华人包括我,都会找个红皮工作证揣兜里,外出遇到麻烦的时候,拿出来冒充中国官方人员,拉美人不识字,认不出真假,就不敢纠缠你了。 你问什么样的麻烦? 你在这边住,闲着没事总会到处乱逛,不留神就逛到贫民窟去啦。 贫民窟说…
香港人的优越感是怎么形成的?
我隔壁村的一个朋友,他有个叔公,早年间跑到香港去,干着最普通的活,但大家都知道香港待遇很好。 然后这个叔公,每个月就给老家寄1百块钱。 我朋友告诉我,八九十年代,100块钱,够他们一大家子1个月的费用。 后来大陆经济越来越好,这个叔公还是坚持每个月寄100回乡。 而这100对他们家已经无足轻重了,但是这个叔公他不知道。 直到有一天,年纪越来越大的叔公,想要回乡看看。 结果发现,乡亲们都住上了一两百平方的自建房,…
香港人真的很排斥内地人吗?
我目前在香港常住,解答你们这个问题。首先你们要明白,香港是分阶层很严重的社会,而且阶级非常固化。基本上住哪里,在哪里消费,小孩读什么学校,就决定了什么阶层。 如果有空,你们可以去天水围和屯门那边看看,基本都是大肥婆,大肥佬,这些都是住公屋,几乎不缴税的社会底层,这种人其实很亲中,他们有空就上去福田罗湖按脚,按摩,去的都是一些楼上楼店,觉得南山也消费不起。买房只会去中山惠州买哪些50-60万大平层,别看…
媒体报道有香港人去深圳买一周的菜,背后原因有哪些?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
其实这就是双向奔赴 当年表错了情,专门走上层路线,让利给资本权贵阶层,忘记了基层的群众,直到港乱后方才当头一棒苏醒。觉醒年代,看到驻港公署高层去㓥房探望被高房价压迫惨不忍睹的民众,现在重回初心走基层,和民众沟通交流融合打成一片,这才是李黄瓜们最怕看到的…借用网民评论港人来深圳就医评论:港人被内地的高效率震撼了,国人也被港人忍耐力震撼了……
你现在对香港人是怎样的观感?
曾经有一次入境HK,检查完通行证的通道上有一段做了“不准停留”的黄色标记,一个趾高气昂的中年妇女提着行李明晃晃的站在那里等人。一位年纪比较大的男性工作人员见状赶紧过来,请妇女尽快离开,说这里不能停留,没想这女的头一抬,高傲地说了句:唔嗨香港人。 你猜怎么着?工作人员大声呵斥了一句:香港人也不能停留,赶紧离开。然后这女的马上收起高傲的神情,灰头土脸的走了。
为什么内地人很难融入香港人的圈子?
12年前后去hk 酒店接机师傅三四十岁,操着一嘴港普,手套白的亮眼 我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的hk “师傅,我发现hk有个特点和北京不一样诶” “唔,什么特点哇?” “hk的楼都好高喔” “hk地方小,只好越建越高咯” “高楼看着好发达诶” “是哟,不过吃的住的也很贵,还是北京好咯” “那来北京玩呀” “哎呦,什么时候能买得起这辆车就去看看咯” 师傅拍了一下方向盘 太阳光照下来,师傅的白手套反着刺眼的光 酒店附近有一对老夫妻…
为什么台湾人和大陆人在网络上表现出的思考逻辑相似,而香港人则不然?
和台湾人交往,不谈政治话题,大家在一起唱歌,按摩,会所,喝酒一点也没问题。大家一起啥都能聊。熟了以后,政治问题也可以聊,更有意思了。 上学的时候台湾同学都可以一起快乐的玩耍,那几年正是阿扁当政时期,两岸不管是官府还是民间对立情绪都很重。 一个皖北人,一个山东人,一个大马华人,一个台湾南投人这四个20左右的少年郎住一个宿舍。思维方式一致,玩的东西一样。每天躺床上就开始聊:柰子,女老师,女同学。偶尔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