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植物网

当前位置:主页 > > 植物知识 >

专家指点家蚕化水蛹防治

专家指点家蚕化水蛹防治

时间:2025-11-08 来源:果壳植物 编辑:小编
导读:主要措施有做好消毒、加强原蚕饲育管理、提高桑叶品质、适当蚕座蚕儿密度等。  化水蛹,又称为黄死蛹或化骨龙,是家蚕后期死蛹的一种,该病在蚕种生产上发生较普遍。每年每造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以高温造(3-5造)发生较多,给蚕种生产带来一定程度

主要措施有做好消毒、加强原蚕饲育管理、提高桑叶品质、适当蚕座蚕儿密度等。  化水蛹,又称为黄死蛹或化骨龙,是家蚕后期死蛹的一种,该病在蚕种生产上发生较普遍。每年每造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以高温造(3-5造)发生较多,给蚕种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现在根据我们的一些试验调查和生产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化水蛹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症状及发生规律  一、发生症状蛹体死后不变色,与健康蛹体色基本一致,从外观上不容易看出来。死后第二天蛹体开始软化,用手指轻轻挤压一下,容易流出黄液。第3-4天后体内组织全部液化,只剩蛹壳裹着,组织液呈乳黄色,无臭味。  二、发生规律从蚕造发生程度来看,一般头造发生较少,二造开始逐渐增多,三至五造发生率最高,六造以后又相对减少。从蛹体发病时间来看,一般从化蛹后第2-3天开始,第4-7天最高峰,复眼变黑后停止发生。  病原及感染时期  一、病原过去曾出现过两种不同意见,有的专家认为化水蛹是由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引起的,但亦有专家认为核型多角体病毒只能使蚕体致病,不可能使蛹体组织液化。为了弄清化水蛹的病原体,我们曾两次用5条化水蛹汁液并用50毫升冷开水稀释后,添食于5龄第二天20条健康蚕儿。同时用冷开水添食20条蚕儿作为对照区。两次添食试验,结果完全一致。凡是添食化水蛹液汁区于熟蚕前均100%发生体腔型脓病,对照区则没有发病。由此可见引起化水蛹的病原是体腔型脓病多角体病毒。  二、感染时期我们采用15-20条体腔型脓病汁液稀释500毫升冷开水喷于桑叶上,对5龄蚕逐天进行添食攻毒试验,并用冷开水添食作对照区,根据我们试验调查结果:5龄第一天攻毒的,其发病高峰期出现在熟蚕之前;5龄第2-3天攻毒的,其发病高峰期出现在上簇后至化蛹之前;5龄第5-6天攻毒的,其发病高峰期出现在化蛹后至复眼变黑之前。对照区则没有发病。由此可见化水蛹感染时期主要是5龄后期感染体腔型脓病多角体病毒引起的。但亦有专家认为,亦有可能是3-4龄感染了病毒,由于蚕期条件好,暂时不发病潜伏到蛹期才发病的。有没有这个可能性,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证明。  致病因素  一、病菌因素凡是传染性的疾病,蚕、蛹发病必有病菌存在和感染,没有病菌存在和感染是不可能发病的。消毒不彻底,蚕室、蚕具仍有脓病病毒存在,或者防病不严,把外界病毒带入室内,使蚕儿感染发病,这是导致脓病发生和后期死蛹的主要因素。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高温多湿、闷火局气候环境,特别是30℃以上高温多湿闷热天气对大蚕期(尤其5龄蚕)、上簇期和前蛹期影响较大,削弱了蚕、蛹的体质和抗病能力,所以高温多湿、闷火局的气候环境是引起化水蛹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生产调查三至五造高温多湿季节,化水蛹发生率一般不低于5%-10%,个别批次高达30%-50%。  三、叶质因素大蚕期特别是大蚕后期食了偏施氮肥过多的桑叶以及不成熟嫩叶、湿叶、水叶和老嫩不均以及日照不足等不良桑叶,又是导致化水蛹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蚕儿食了这些营养差、水分多的桑叶,直接影响了蚕、蛹的营养生理和水分不平衡,不利于提高蚕、蛹体质和生命力,使蚕体虚弱,成为蚕病发生的诱因。根据过去生产调查,采叶桑的批次,采桑后3-4天内进行施肥,每亩施肥25天采叶,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的,化水蛹率仅有2%-3%;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的,化水蛹率为4%-5%;每亩施25-30公斤,化水蛹率为18%-25%。每亩施35-40公斤,化水蛹率为32%-41%。同时,大蚕期特别是大蚕后期食了嫩叶、湿叶、水叶过多和长期日照不足的桑叶,化水蛹发生率最高,虽然未作详细调查,但估计不低于40%-50%。  四、饲育因素饲育型式和饲育方法对蚕儿和后期水蛹的发生影响很大。例如地面育,用枝桑和叶桑育效果就大不一样。据调查,同时6月中旬收蚁,同一座蚕室,同一组人饲育,同一片桑地,技术处理也基本一致。但是枝桑育的蚕儿发育良好,整个蚕期未发生过一条脓病蚕,化水蛹率仅有1.5%。但是叶桑地面育的,5龄第三天出现了脓病蚕,第5-6天大量暴发,是什么原因呢?根据我们分析,因为叶桑地面育。蚕儿踏过后,桑叶叠桑叶,蚕儿难于食通渣,加上蚕座不通气,桑叶与蚕屎混在一起,造成蚕座发热,蚕座表面蒸热量大,所以蚕座气温高,湿度大。在熟蚕前一天我们进行蚕座温度测定,枝桑地面育的,蚕座上中下温度基本一致,相差不大,仅差1℃。但叶桑地面育的温度较高,蚕座底层比枝桑地面育的高5℃,中间层高11℃,表面高4℃。结茧部分蛹期调查水蛹发生率高达50%-60%。  防治措施  一、做好消毒防病工作,杜绝病菌传染。在做好原蚕饲育常规消毒防病工作的基础上,要特别加强做好大蚕期和种茧保护期消毒防病工作。尤其是要做好5龄期蚕体、蚕座消毒防病工作,防止病菌交叉反复传染。在生产上我们做过这样试验调查:在5龄蚕期发生脓病较严重情况下,每天用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5次(即每次给桑叶之前下一次石灰消毒),水蛹发生率仅有2%-2.5%;每天消毒2次(上、下午各一次)水蛹发生率为10%-12%;没有消毒的,水蛹发生率高达40%-50%。因此加强蚕室、蚕具和周围环境以及蚕体、蚕座消毒和防病工作是防止化水蛹发生的重要措施。  二、做好大蚕期和种茧保护期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工作。高温多湿、闷火局环境对大蚕期、上簇期和前蛹期影响较大,因此要及时做好大蚕室、上簇室和种茧保护室通风换气、降温排温工作。  三、加强原蚕饲育各个环节技术管理。提高饲育技术水平,做到精管细养、良桑饱食,增强蚕儿体质,对预防病菌感染和蚕病发生十分重要。试验证明:蚕体健壮,感染了一万粒病菌也不会发病或少发病;蚕体虚弱,感染一个病菌就会发病。  四、加强原蚕桑园管理,提高桑叶品质。原蚕桑园要多施有机质肥料和磷钾肥,少施化学氮肥,提高桑叶质量。满足蚕体生理营养需要,增强蚕体抗病抗逆能力。在采伐型上建议多留大树尾,尽量采用枝桑育,并且要严格控制桑叶的成熟度,叶桑25天采叶一次,枝桑50-55天采伐一次。采桑前必须提前5-6天打顶,促使顶叶充分成熟。大蚕期特别是大蚕后期忌食嫩叶、湿叶、水叶、发酵叶和老嫩不均、日照不足的桑叶,尽量减少化水蛹发生的诱发因素。  五、蚕座蚕儿密度要适当,防止蚕头过疏或过密。蚕儿过疏,食不通渣,蚕座湿度大;蚕儿过密蚕搭蚕,互相抓伤,导致伤口感染。经试验证明,创伤感染比食下传染化水蛹发生率要高18%-20%。同时在削茧、分雌雄、落蛹尤其在削茧初期(即嫩蛹期)动作要轻巧,要防止蚕儿蛹体受伤,减少病菌伤口感染。  六、要经常观察发育情况。及时淘汰弱小蚕,特别是蚕座发现有脓病蚕时要及时清除,防止蚕座反复感染和蚕病蔓延。( 佚名)

相关阅读

  • 水生花卉的分类及特点: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

    水生花卉的分类及特点: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

    摘要:详细介绍了水生花卉的分类和特点,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完全生活在水下,挺水植物的根部在水中,茎和叶子伸出水面,浮叶植物的茎和叶子漂浮在水面上,而漂浮植物完全漂浮在水面上。这些水生花卉种类丰富,它们在水域中

  • 这花千万别养老桩,越老越不开花,砍1刀、满头花苞!

    这花千万别养老桩,越老越不开花,砍1刀、满头花苞!

    养花的人,都爱把家里的花养成大老桩,看着就让人高兴!但是也有这么几种花,一旦养成老桩,就开始装菜不开花了!这可不行!所以,今天花花就带大家来解决一下,那些不爱开花的老桩,到底要咋办!长寿养老桩,开花越来越少!家里的长寿养2-3年后,枝条会逐

  • 太贵的花别买,路边捡几粒种子,扔盆里就能活!

    太贵的花别买,路边捡几粒种子,扔盆里就能活!

    很多人喜欢养罗汉松,一盆品相好的罗汉松,价格可不便宜,不过没关系,花友们可以去有罗汉松的公园或绿化带转转,说不定能捡到种子,自己回家播种,也能变成小盆栽!罗汉松种子变盆栽罗汉松的果实和种子是长在一起的,一般在夏秋季节成熟,摘的时候选颜色偏深

  • 太阳花不开花的可能原因:光照和养分不足

    太阳花不开花的可能原因:光照和养分不足

    摘要: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些太阳花无法开花,原因可能是光照和养分不足。本文将深入探讨太阳花不开花的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光照是太阳花开花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选择阳光充足的种植位置非常重要。此外,养分不足也会影响太阳花的正常生长和开花,因此

  • 盆栽车厘子的种植技术:品种和土壤选择的重要性

    盆栽车厘子的种植技术:品种和土壤选择的重要性

    摘要:详细介绍了盆栽车厘子的种植技术,重点关注了品种选择和土壤环境的重要性。正确选择适合盆栽的车厘子品种以及提供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是成功种植健康植株的关键。文章还强调了充足的阳光照射和适当的水分管理对车厘子的生长和果实发育的重要性。通过掌

  • 梅花怎么繁殖

    梅花怎么繁殖

    说句实在话,养梅花,你真要只是买一盆现成的,往院子里一扔,那乐趣可就少了一半。对我来说,梅花这东西,要从一截不起眼的枝条,或者一粒小小的芽点开始,亲手把它“哄”活,让它从无到有,那才叫真本事,才叫过瘾。那种看着它一点点生根发芽、铁骨铮铮地抽